草部上品之上卷第四 甘草

類別︰子部 作者︰宋•甦頌 書名︰本草圖經

    內容︰\r甘草\ph88.bmp\r,生河西川谷積沙山及上郡,今陝西及河東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一、二尺;葉如槐葉;七月間開紫花似柰;冬結實作角子如畢豆;根長者三、四尺,粗細不定,皮赤,上有橫梁,梁下皆細根也。二月、八月除日采根,曝干;十日成,去蘆頭及赤皮,今雲陰干用。

    今甘草有數種,以堅實斷理者為佳。其輕虛縱理及細韌者不堪,惟貨湯家用之。謹按《爾雅》雲: ,大苦。釋曰: ,一名大苦。敦璞雲:甘草也,蔓延生,葉似荷青黃,睫赤有節,節有枝相當。或雲 似地黃。《詩•唐風》雲:采苓采苓,首陽之巔,是也。 與苓通用。首陽之山在河東蒲 縣,乃今甘草所生處相近,而先儒所說苗葉,與今全別,豈種類有不同者乎?張仲景《傷寒論》有一物甘草湯、甘草附子、甘草干姜、甘草瀉心等湯。諸方用之最多,又能解百毒,為眾藥之要。孫思邈論雲:有人中烏頭、巴豆毒,甘草入腹即定。方稱大豆解百藥毒,嘗試之不效,乃加甘草為甘豆湯,其驗更速。又《備急方》雲:席辯刺史嘗言嶺南俚人,解毒藥,並是嘗用物。畏人得其法:乃言三百頭牛藥,或言三百兩銀藥。辯久住彼,與之親狎,乃得其實。凡欲食,先取甘草一寸,炙熟,嚼咽汁。若中毒,隨即吐出,乃用都 藤、黃藤二物,酒煎令溫,常服毒,隨大小溲 出。都 藤者,出嶺南,高三尺余,甚細長,所謂三百兩銀藥也。又常帶甘草十數寸,隨身以備緩急。若經含甘草,而食物不吐者,非毒也。崔元亮《海上方》,治發背秘法:李北海雲:此方神授,極奇秘。以甘草三大兩,生搗,別篩末,大麥面九兩,于一大盤中相和攪令勻,取上好酥少許,別捻入藥,令勻,百沸水溲如餅劑,方圓大于瘡一分,熱敷腫上,以油片及故紙隔令通風,冷則換之。已成膿水自出,未成腫便內消。當患腫著藥時,常須吃黃 粥甚妙。又一法:甘草一大兩微炙,搗碎,水一大升浸之,器上橫一小刀子,置露中經宿,平明以物攪令沫出,吹沫服之。但是瘡腫發背,皆可服,甚效。


如果你對本草圖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圖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