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部中品之上卷第六 黃芩

類別︰子部 作者︰宋•甦頌 書名︰本草圖經

    內容︰\r黃芩\ph145.bmp\r,生秭歸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東、陝西近郡皆有之。苗長尺余、睫稈粗如箸;葉從地四面作叢生,類紫草,高一尺許,亦有獨睫者,葉細長青色,兩兩相對;六月開紫花;根黃,如知母粗細,長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之。《吳普本草》雲:黃芩又名印頭,一名內虛。二月生,赤黃。葉兩兩四四相值;其睫空中,或方圓,高三、四尺;花紫紅赤。五月實黑;根黃,二月、九月采,與今所有小異。張仲景治傷寒心下痞滿,瀉心湯,四方皆用黃芩,以其主諸熱,利小腸故也。又太陽病下之,利不止,有葛根黃芩黃連湯,及主妊娠安胎散,亦多用黃芩。今醫家嘗用有效者因著之。又《千金方》巴郡太守奏加減三黃丸,療男子五勞七傷,消渴,不生肌肉,婦人帶下手足寒熱者。春三月,黃芩四兩,大黃三兩,黃連四兩;夏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一兩,黃連七兩;秋三月,黃芩六兩,大黃二兩,黃連三兩;冬三月,黃芩三兩,大黃五兩,黃連二兩。三物隨時合搗,下篩,蜜丸,大如烏豆,米飲服五丸,日三,不知稍增七丸,服一月,病愈。久服,走及奔馬近頻有驗。食禁豬肉。又陶隱居雲:黃芩圓者,名子芩。仲景治雜病方多用之。


如果你對本草圖經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本草圖經》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