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調經論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婦科秘方

    凡女子年十七、八歲,經脈不通或阻,或間月或半年,顏色青黃,飲食少進,寒熱往來,四肢困倦,頭痛目眩,腹中有塊,心神煩躁,嘔吐膨脹,此脾胃氣血皆虛,多食生冷,急宜和血氣、健脾胃、調脈為先。

    逍遙散 當歸(一錢) 芍藥 柴胡 黃芩(各一錢) 川芎 熟地 半夏(各八分) 人參門冬(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嘔吐加砂仁、香附、白術各八分,咳嗽加杏仁、五味子、甦葉各八分,煎服四劑即愈。

    八物湯 當歸 熟地 芍藥 香附(各二錢五分) 白術(二錢) 茯苓 小茴香 柴胡(各一錢五分)人參 甘草 黃芩(各一錢) 姜(一片)

    肚痛加牛膝、玄胡索、枳殼(各一錢五分),嘔吐加良姜、砂仁,手足頑麻加肉桂八分,煎熱服。

    調經丸 當歸 香附(各三兩) 青皮 牛膝(各二兩) 濃樸 赤芍 熟地 枳殼 白芍小茴香(各一兩五錢) 三稜(醋煮) 砂仁(各一兩) 粉草(二錢)

    為末,佔米粉糊如桐子大,每服九十粒,空心米湯下。

    凡婦人年十九、二十歲嫁後,遇經脈動,身痛,手足麻痹,或寒或熱,頭疼目眩,失以調理,感風為患,服烏金散。

    烏金散 濃樸 蒼術 白術 茯苓 麻黃(各一錢) 當歸 半夏 芍藥 獨活 牛膝(各二錢) 枳殼 桂枝(各一錢) 陳皮 桔梗(各五分) 甘草(九分)

    分作三服,加姜三片、蔥頭三個,煎熱服。咳嗽加杏仁、五味,泄瀉加肉桂。

    凡婦人二十一歲,經水不通,或赤白帶下,淋瀝成戶,或間三、四月。此氣血虛弱,潮熱咳嗽,飲食少進,四肢無力,日久成勞。當調經治熱,可服八物大溫經湯十余帖。

    八物大溫經湯 當歸(一錢五分) 鹿茸 人參 川芎 白術 山茱萸 小茴香 砂仁 陳皮(各八分) 甘草(三分) 芍藥熟地(各一錢) 沉香(四分) 蔥 姜

    煎熱服,汗不止加酸棗仁、黃 各五分,咳嗽加半夏、五味子、柴胡、桔梗。

    凡婦人年廿四歲,心痛脹悶,氣沖上膈,不思飲食,腹中有塊,如覆杯。此行經後誤食生冷,反多積痰飲,血氣相搏,服加味四物湯。

    加味四物湯 廣皮(一錢五分) 半夏 當歸 香附 濃樸(各一錢) 白茯苓 枳實 知母芍藥 檳榔 紫甦 桔梗 白術(各四分) 紅花 黃芩 前胡 砂仁(各五分) 甘草(四分)姜(三片)

    凡婦人廿五歲,血海虛冷,經脈不調,或小腹痛,面色黃瘦,赤白帶下,不分日期,少氣少力,頭疼目眩。宜服四物湯、補經湯,並服烏雞丸:

    人參 砂仁(各一兩) 當歸 川芎 芍藥 熟地 海金砂木香(各三兩) 僵蠶(二錢) 甘草(二錢) 防風(五錢) 側柏葉(四兩)

    為末,以烏雞一只,去毛、足,將前藥三分之一入雞內,酒五碗,銅鍋煮熟,去骨,曬干為末,並前二分藥,亦末,蜜丸,酒下九十丸。

    凡婦人廿七、八歲,身體敗弱,經水不調,淋瀝不止,或片或汁,面色青黃,頭暈眼花,四肢困倦。急宜調治,緩則成血崩之患,宜服止經湯四、五帖,後服四物、補經二湯數帖。

    止經湯 當歸(一錢二分) 芍藥 熟地 川芎 香附(各一錢) 阿膠 側柏葉(鹽水炒) 黃芩 蒲黃(炒) 白術(各五分) 甘草(三分) 姜(三片)

    凡婦人年三十四、五歲,血敗氣虛,以致經水不調,肚中瘀血不散,不時作痛,可服莪術散。

    莪術散 當歸 川芎 人參 赤芍 莪術 玄胡索 熟地 枳殼 陳皮(各一兩) 牛膝紅花(各五錢) 小茴香(炒) 砂仁 三稜 黃芩(各八分) 香附(二兩) 白術(一兩)甘草(一錢)

    為末,服三錢,空心酒下。

    凡婦人四十二、三歲,經水已絕,五十一、二經水復來,期且無恆,淋瀝不止,漏下。此血氣妄行,宜服和經湯,次服四物湯、烏金丸。

    和經湯 小茴香 川芎 酸棗仁 蒲黃 阿膠(各八分) 當歸 熟地 黃芩 茯神 香附白術(各三錢) 甘草 白芷 陳皮(各一錢五分)

    共為末,服一兩、姜湯服。

    婦人經水不調,諸病皆生,宜調經催經方:

    調經催經湯 陳皮 桔梗 川芎 當歸 芍藥 生地 烏藥 山楂 香附 枳殼 玄胡 青皮干姜 肉桂 五靈脂 牛膝 甘草

    水煎服。如經在前,血有余而氣不足,加茯苓、白術,重者加人參;如經在後,氣有余而血不足,加當歸、川芎、生地、芍藥,減茯苓、白術。

    久熱則血虛經阻,發熱如傷寒之狀:

    陳皮 枳殼 烏藥 甘草 干姜 肉桂 小柴胡 天花粉 牛膝 五靈脂 生地 白芷香附 山楂 三稜 莪術

    水煎。

    氣多血少,不思飲食,潮熱:

    陳皮 桔梗 柴胡 黃芩 枳殼 烏藥 香附 甘草 山楂 地骨皮 芍藥 天花粉當歸 川芎 熟地

    水煎。

    血少夜臥不安,宜養陰安神:

    當歸 白芍 生地 茯神 香附 棗仁 川芎

    水煎服。

    月水不行,飽悶膨脹黃瘦:

    當歸身 川芎 地黃 陳皮 茯苓 甘草 桔梗 烏藥 香附 枳殼 青皮 木通 草果山楂 白芷 牛膝 官桂 砂仁 蘿卜子(一錢,炒) 姜(三片)

    水煎服

    霍亂吐瀉:

    陳皮 枳殼 藿香 蒼術 濃樸 柴胡 半夏 枳殼 黃芩 草果 甘草 檳榔 木通薄荷 加棗子 姜(三片)

    水煎。

    潮熱咳嗽吐痰,虛勞雜癥,胎前產後並治之:

    橘紅 貝母 黃芩 前胡 門冬 栝蔞 花粉 薄荷 甦子 甘草 骨皮 茯苓 川芎白芍 當歸 柴胡加燈心草根,姜三片,

    水煎服。

    砂淋白帶血崩:

    白術 枳殼 桔梗 青皮 黃芩 地榆 牡蠣 香附 花粉 熟地

    水煎。

    砂淋赤者屬血:

    陳皮 桔梗 山楂 白芷 玄胡索 香附 芍藥 當歸 川芎 黃芩 牡蠣 艾葉地榆 甘草 黃連 花粉 側柏葉

    砂淋白者屬氣:

    陳皮 桔梗 烏藥 山楂 香附 干姜 肉桂 枳殼 玄胡 青皮 川芎 當歸芍藥 靈脂 甘草 草果

    血崩漏不止:

    陳皮 桔梗 枳殼 黃連 黃芩 歸首 川芎 芍藥 香附 地榆 玄胡 艾葉 牡蠣 側柏葉(炒)

    又單方:

    家薔薇花根外皮,洗淨,搗碎,將酒淘取汁,略頓熱,一碗一服見效,三服除根。如四十歲外者,加紅花一兩,煎酒一碗,取根皮一兩,研爛,絞淨去渣,服下愈(應驗過)。

    人參 當歸 芍藥 白術 柴胡 黃芩 黃 香附 阿膠 蒲黃 甘草 黃柏 艾葉 麥冬

    水煎。

    如崩漏者加酒芩、大黃。

    婦人月水不行,飽悶膨脹,黃瘦:

    陳皮 桔梗 烏藥 枳殼 青皮 香附 歸身 川芎 熟地 木通 茯苓 甘草 草果 山楂白芷 牛膝 官桂 砂仁 蘿卜子(各一錢) 姜(三片)

    婦人氣少血少,不思飲食,潮熱:

    陳皮 桔梗 枳殼 柴胡 黃芩 歸身 川芎 香附 山楂 地骨皮 熟地 芍藥 甘草花粉 烏藥

    婦人熱入血室,經阻發熱,如傷寒狀,不頭痛者:

    陳皮 烏藥 枳殼 干姜 肉桂 小柴胡 花粉 牛膝 白芷 五靈脂 香附 山楂 生地三稜 莪術

    婦人霍亂吐瀉:

    陳皮 藿香 濃樸 蒼術 半夏 柴胡 桔梗 黃芩 枳殼 草果 甘草 檳榔 木香 薄荷

    婦人潮熱,咳嗽吐痰:

    橘紅 貝母 黃芩 前胡 地骨皮 門冬 桑白皮 花粉 薄荷 栝蔞 甦子 茯苓 歸身甘草 小柴胡 川芎 白芍 燈芯(廿段) 姜(一片)

    難產方 黃柏 硫黃(各一錢) 蓖麻子(不拘多少)

    搗爛,貼左右涌泉穴,胎下即去。

    難產方(如五、六日者方用,神應奇效):

    雌雄石燕,令婦人左手執雄,右手執雌,緊緊拿定半刻即下。

    婦人氣血俱虛,勞力過度,陰中突出一物,不能行動著席。

    棕櫚樹根煎湯,燻洗一時即上。

    血崩不止:

    杏仁皮(燒灰存性,為末)

    每服三錢,空心好酒下,一服即止,三服除根矣。

    砂淋:

    陳皮 桔梗 花粉 地榆 牡蠣 黃芩 白芍 枳殼 青皮 香附 肉桂 三稜 莪術 白芷服三帖。

    外附方(又雲,此出《內府奇方》)。

    凡婦人臨產時,下胞即死去,此時雖有良藥,不能速救,惟取溫水一碗(不可冷,亦不可熱),將婦人陰戶下紅血粗取入水中,浸洗,此時病患人事不省,亦不知其何物,令其服之即愈。

    白帶驗方 生地(五錢) 制半夏(二錢) 橘紅(一錢) 歸身(三錢) 白芍(一錢五分) 白術(一錢五分) 茯苓(二錢) 川芎(三分)

    外加香附、枳殼、甘草、砂仁,煎,沖服。

    砂淋:

    干姜 肉桂 三稜 莪術 白芷 陳皮

    小便淋灕作痛,閉澀不通:

    木香 升麻 烏藥 豬苓 枳殼 芍藥 澤瀉 陳皮 桔梗 車前 草果 甘果 白芷 香附花粉 茯苓皮 大腹皮

    水煎服。

    虛勞發熱,咳嗽無痰者。

    犀角地黃湯 犀角 陳皮 甘草 銀柴胡 胡黃連 知母 地骨皮 黃芩 茯苓 花粉天冬 麥冬 川芎

    水煎服。

    虛勞黃瘦,胎前產後皆可:

    歸身 川芎 白芍 熟地 陳皮 茯苓 烏藥 香附 白芷 山楂 蒼術 濃樸 小柴胡甘草 花粉

    水煎服。


如果你對婦科秘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婦科秘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