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蓐勞者,由生產日淺,血氣虛弱,飲食未平,將養失所,而風冷客之,使人虛乏,勞倦,乍臥乍起,容顏憔悴,飲食不消,口干頭昏,百節疼痛,有時盜汗,寒熱如瘧,背膊煩悶,四肢不舉,沉重著床,此為蓐勞之候。薛立齋曰:前證當扶養正氣為主,用六君子湯加當歸。若脾肺氣虛,而咳嗽口干,用補中益氣湯加麥冬、五味子,頭暈加蔓荊子。
若肝經血虛,而肢體作痛,用四物湯加參、術。肝腎虛弱,自汗、盜汗,寒熱往來者,用六味丸加五味子。因脾血虛弱,肚腹作痛,月經不調,用八珍湯倍白術。因脾虛血燥,皮膚瘙癢,用加味逍遙散。大抵此證,多因脾胃虛弱,飲食減少,以致諸經疲憊,當補脾胃。飲食既進,精氣化生,諸髒有所倚賴,其病自愈矣。
白茯苓散
治蓐勞,因生產日淺,久坐多語,勤動用力,以致四肢疼痛,寒熱如瘧。
白茯苓(一兩) 當歸 川芎 桂心 白芍 黃 人參(各半兩) 熟地黃(一兩)
上 咀,以水二盞,入豬腎一雙,去筋皮切碎,姜三片,棗三枚,煎一盞,濾出清汁,入藥半兩,煎七分,去渣溫服。
黃 煮散
治產後肌膚黃瘦,面無顏色,或 寒壯熱,四肢酸痛,心煩頭痛。
鱉甲(醋炙) 黃 桂心 當歸 桑寄生 白茯苓 白芍 人參 熟地 麥冬 甘草(炙。各半兩)
牛膝(七錢)
上為細末,每服用豬石子一對,即睪丸去脂膜切破,先以水一盞,入姜三片,棗三枚,煎至七分,去石子姜棗,卻下藥五錢,更煎至四分,去渣,空心臨臥二服。渣並煎。
胡氏牡丹散
治產後虛羸,發熱自汗,欲變蓐勞,或血氣所搏,經候不調。
白芍藥 當歸 五加皮 地骨皮 人參(各半兩) 沒藥 桂心(各二錢) 牡丹皮(三錢)
上為細末,每服五錢,水酒各半盞,如不飲酒,只用水一盞,開元錢一枚,麻油蘸之,同煎七分去滓,通口服,煎不得攪,吃不得吹。
紫河車丸佳,豬腰子粥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