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十三章

類別︰集部 作者︰姚雪垠 書名︰李自成

    第四十三章

    剛才探馬回營向李作稟報︰在神至以西大約二十里的大路上,有一支騎兵,正

    向東來。夜間看不清究竟有多少人馬,單听馬蹄聲,約莫有七八百人。是否另有步

    兵,尚不清楚。李侔得到稟報以後,一面立即命人去叫醒紅娘子,將這突然出現的

    緊急軍情告訴她,一面親自來稟報李信。李信听了,心中有點吃驚︰難道是李際遇

    前來劫寨?

    老營的將士們都起來了。大家情緒激動,只等候主帥一聲令下,奔往寨外迎敵。

    李信向一個親兵說︰“快去請紅帥過來!”這句話剛落地,紅娘子穿著綿甲,外罩

    斗篷,弓箭齊全,提著馬鞭子走進來了。她自從起義以來,已經打過幾次惡仗,有

    了些實戰經驗,所以神情十分鎮靜,不等李信開口,笑著問︰

    “大公子夜間睡得可好?”

    “還好。有幾百騎兵正在向我們這里來,你已經知道啦?”

    “知道啦。我已經替你傳令,叫全軍立即起床,趕快做飯吃飯,準備打仗。這

    寨內寨外,請你同二公子部署一下。這是咱們離開杞縣以後第一仗,趁著士氣很高,

    叫敵人有來無回!”

    李侔說︰“這一支騎兵來得很奇怪。據我們的探子稟報,汝州方面只有少數官

    軍,更不會派出這麼多的騎兵。李闖王的人馬如今都在伏牛山和熊耳山一帶,離此

    地最近的也有兩三天路程,不會無緣無故派一支騎兵離開大營來這麼遠。我怕是李

    際遇這個地頭蛇劫營,想搶奪我們的騾馬輜重,吃掉我們。莫非他率領大股隊伍從

    北邊過來,另派一支騎兵從西邊包抄我們,截斷我們西去之路?”

    李信還在沉吟、思索,不很相信李際遇竟然前來劫營,看見一個親兵替他端來

    一盆溫水,他隨便用濕手巾在臉上揩一把,望著李作問︰

    “北邊有什麼動靜沒有?”

    “北邊一點動靜也沒有。”

    “這很奇怪。登封縣在我們的北邊。倘若是李際遇前來劫營,他應該從北邊來

    才是。據本地百姓說,這北邊不到二十里地方就駐有他的一支人馬,何必繞到西邊,

    而且繞了那麼遠?”

    李作問︰“會不會他派出一支騎兵埋伏在西邊,截斷我們西去之路,然後從北

    邊和東邊兩路來攻?如今北邊尚無動靜,說不定是因為有一條荒僻山路,咱們的探

    馬尚不知道。”

    李信覺得他弟弟的話也有幾分道理,便立刻下令,將人馬做了迎敵部署,並派

    出幾路偵騎,向西邊和北邊繼續偵探。他又召集一部分將領,來到老營,向他們面

    授機宜。等這些將領走後,他對紅娘子和李侔說︰

    “倘若果真打起仗來,對我們利與不利各半。對我們有利的,第一是士氣甚高,

    人人都願意打仗;第二是此地離豫東很遠,將士們都明白非打勝沒有活路。對我們

    不利的,第一是我們在這兒人地兩生,勢如孤懸,毫無救兵;第二是將士連日奔波,

    不免疲憊,特別是步兵最為疲勞。既然情形如此,不管是李際遇來也罷,或是汝州

    新到的官軍前來也罷,我們只宜速戰取勝,萬不宜困守孤寨。一旦拖延時日,我軍

    糧盡援絕,而敵人卻會人馬愈戰愈多。”

    李作說︰“哥的意見很是,我們只宜速戰取勝。”

    “走,我們同往寨外去察看察看。”

    李信和紅娘子、李佯剛出老營,正待上馬,那個派去給李際遇下書的小頭目騎

    馬奔口,並帶來了李際遇的一封回書。李信感覺意外,來不及拆看書信,忙問︰

    “你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小頭目回答說︰“我們在路上過了一個山口,離這里不到二十里遠,有李際遇

    的幾百人把守。我們向他們的頭目說明了來意,才知道李際遇昨天已經離開玉寨,

    來到近處,離這里只有三十多里。這個頭目派人帶我去見李際遇,當面呈上老爺的

    書子。李際遇看了老爺的書子十分高興,賞小的吃了酒飯,帶著他的回書連夜趕回。

    他對小的說,他前天就知道老爺和紅帥率領數千人馬去投李闖王,估計會路經神,

    所以他準備了牛、羊、燒酒、糧食勞軍。他說這些勞軍的什物,等天明就啟運,午

    前可以運到。”

    李信問︰“你看見一路上他的人馬多不多?他駐扎的寨子里像不像準備打仗的

    樣子?”

    “一路上沒有看見多的人馬。他住的那座寨子里平平靜靜,不像要打仗的樣子。

    小的到的時候,他已經睡啦,是他的手下人進去把他叫醒的。他一听說是老爺差人

    下書,就趕快起來,將小的叫到面前問話。”

    李信叫小頭目出去休息,隨即拆開書子看過之後,交給李作去看。紅娘子見李

    信的臉色略有笑容,趕快問︰

    “李際遇的書信上說的什麼?”

    “無非是說些客套話,說他如何久仰大名,如何知道我們將去投李闖王。他說

    他因為俗務在身,不能來神恭迎,預備了若干勞軍之物,明日一早送來。他還說,

    他對李闖王也是極其景仰,請我見闖王時務必代致仰慕之意。”

    紅娘子說︰“這樣看來,那從西邊來的一支騎兵未必與他相干了。雖說兵不厭

    詐,我們還得小心,但也不可大事部署人馬,引起他的疑心,反而不美。”

    李信點點頭,正要說話,忽然又有探馬回來,向他和紅娘子稟報︰從西邊來的

    那支騎兵在距此十里地方扎營,正在埋鍋做飯。李信問︰

    “到底是誰的騎兵?”

    “剛才天色不亮,又有樹林遮掩,看不清旗幟,不知道是誰家騎兵,只看見部

    伍很整齊,並不進入村莊,只在山腳下扎營休息。”

    李信又問︰“到底有多少人馬?另外有步兵沒有?”

    “約莫有五六百騎兵,並沒有看見步兵。”

    “像不像是從汝州來的官軍?”

    “不像官軍。要是官軍,他們會到村莊里宰老百姓的耕牛、雞、羊,鬧得老百

    姓四散奔逃。”

    紅娘子罵道︰“沒用的東西,連是誰家的人馬也探不明白!大公子,你同二公

    子留在寨中,我自己帶幾十名騎兵親自前去瞅瞅。”

    李信說︰“倘若是前來劫營,他們會趁半夜或五更前來。既然是停下來埋鍋造

    飯,等待天明,足見並無意前來劫營。況且看不見有後續兵馬,正北邊也沒有一點

    動靜,這一支騎兵來得確實十分奇怪。德齊,你留在寨中照料,督促各營整好人馬,

    以備萬一。我和紅帥一起前去瞧瞧,大概用不了一個時辰就回。”

    他同紅娘子帶領各自的親兵和中軍營的一百名精銳騎兵,奔出神西門。這時,

    天已經大亮了。

    李信和紅娘子馳出神西門,轉眼間已跑了七八里路,在一座小山丘上立馬了

    望。這兒,離那支來路不明的騎兵的臨時扎營地不過二三里遠,看得相當清楚。只

    見那支騎兵雖在休息,有人喂馬,有人做飯,卻仍然部伍整齊,在扎營地的周圍路

    口都戒備森嚴。附近的村莊雖然十分殘破,居民稀少,但仍有少數老百姓送茶水,

    送柴草,絕不像看見官軍那樣驚慌逃命,盡量向荒山野谷中躲藏。樹林中有一面紅

    旗,由于樹枝掩映和薄薄的晨霧籠罩,確實看不清楚。李信和紅娘子都開始疑心這

    會是李闖王的一支騎兵,但都不肯說出口來,因為這事情使他們覺得太玄虛了。平

    白無故,李闖王怎麼會派出幾百名騎兵,遠離大軍三日路程,到此何干?他們正要

    派幾個人前去偵察、詢問,忽見一小隊騎兵奔馳而來,數了數,共是十人。但因為

    一團乳白色的霧氣掠過面前,使他們看不清這十名騎兵的連襠ヾ上有一個什麼字兒,

    只能斷定他們決不是前來挑戰。李信和紅娘子在親兵們的簇擁中走下小山頭,立馬

    山腳等候。

    ヾ連襠——背心古稱連襠,但作為戰士號衣(軍裝)的連襠則較長,胸背有字。

    那一小隊騎兵弓在|,劍在鞘,很快臨近。李信等驀然看清楚每個人的心口上

    都縫著一塊碗大的白布,上有一個朱紅色的“闖”字。他們一驚,一喜,同時又不

    禁感到奇怪︰闖王的騎兵為何來到此地。眨眼之間,小隊騎兵已經奔到面前,在相

    距十丈遠的地方停住。為首的小校緩轡前進幾步,拱手詢問︰

    “請問,你們是杞縣李公子和紅將軍的人馬不是?”

    李信反問︰“你們是李闖王的人馬,到此何事?”

    小校回答︰“我們奉闖王之命,前來迎接李公子和紅將軍。”

    李信喜出望外,趕快說︰“鄙人就是李信。這位就是紅娘子將軍。”

    那十個騎兵立刻跳下戰馬,來到面前。為首的小校搶前兩步,跪下行禮。李信

    和紅娘子也趕快下馬,將小校攙起。小校笑著說︰

    “果然接到了!我們宋軍師估計說,公子和紅將軍的人馬既然從新鄭、長葛之

    間往西來,一定會走神至這條大路。闖王派我們雙喜小將爺率領五百騎兵前來神

    迎接公子和紅娘子將軍,果然接到了!”隨即向紅娘子笑著問︰“你還記得我麼?”

    紅娘子萬沒料到李闖王會派來五百騎兵遠道迎接,心中正在十分激動,眼楮濕

    潤,不知如何說話,經小校這麼一問,她一乍有點茫然,但是仔細一看,似乎曾經

    見過,笑著說︰

    “好像有點兒面熟,不記得在什麼地方見過。”

    小校說︰“前年十一月間,紅將軍同高夫人見面時,我站在夫人背後。”

    紅娘子叫道︰“啊!怪道好像在哪兒見過!如今夫人可好?可跟著闖王一道來

    到河南?”

    “夫人很好,現同闖王在一起。她叫小的看見紅將軍時道她問候,並說她巴不

    得快一點同紅將軍見面。”

    “多謝夫人眷念。我同李公于這次率領義兵西來,就是專誠投靠闖王和夫人麾

    下,願作偏稗,誓忠相隨。”

    李信問︰“闖王麾下諸位將領,我都不熟。這來的雙喜小將軍是誰?現在哪里?”

    小校回答說︰“他是闖王的義子。我們方才看見這里有一堆人馬,雙喜小將爺

    命我前來看看,問明公子同紅將軍的老營扎在何處,他好趨謁。”

    李信越發大喜過望,對紅娘子說︰“闖王如此相待,實在令人感愧。咱們不用

    在此耽擱,快去迎接雙喜將軍!”

    小校向背後一個騎兵吩咐︰“快去稟報小將爺,就說李公子和紅將軍都在這里,

    請他快來。”他又轉過頭來說︰“請你們二位不要勞動大駕,就在此地稍候。他馬

    上就來了。”

    李信和紅娘子哪里肯依,堅持要去迎接雙喜。他們留下一百名騎兵在原地不動,

    只帶著三四十名親兵和十來名健婦上馬前去。剛剛轉過一個小山包,他們就看見一

    位約莫十八九歲的英武小將帶著十來名親兵迎面馳來。小校介紹說︰“這前邊的一

    位騎著紅馬的就是我們的雙喜小將爺。”一語剛了,雙方相離已經只有十來丈遠,

    同時勒住馬韁,紛紛下馬,向一起快步走攏,互相趨迎。相見施禮之後,雙喜滿面

    堆笑說︰

    “前幾天,家父帥闖王因探知公子和紅將軍離開杞縣西來,不勝欣喜,巴不得

    早日相見。他恐怕這一帶土寨很多,你們在路上會遇到一些麻煩,特派末將率領五

    百騎兵,前來神一帶迎接。昨日下午據哨馬稟報,得知你們已經過了禹州,估計

    黃昏時可到神王鎮上。末將一面派人飛稟闖王,一面催軍前來。黎明時趕到這里,

    因知大軍在神鎮上宿營,一夜平安無事,末將才令人馬停在這兒稍作休息,埋鍋

    造飯。末將本要動身去神王鎮上晉謁,因望見小山頭上出現一堆人馬,遂差人前去

    問詢,不料竟是公子和紅將軍從神來到這兒。家父帥和總哨劉爺久聞公子和紅將

    軍大名,十分仰慕。我們那里听說紅將軍破杞縣城救出李公子,不惟為李公子慶幸,

    也對紅將軍的見義勇為、膽智雙全,交口稱贊,更願早日相見。末將動身時候,宋

    軍師和牛舉人寫有書子一封,交末將帶來面呈。”雙喜說畢,就從懷中取出書信,

    遞給李信。

    李信說了幾句如何仰慕闖王和前來相投的話,又對闖王派雙喜小將軍遠道相迎,

    表示萬分感激,然後拆開書信。牛、宋二人在信中先說些問候和不勝想念的話,接

    著說他們听到他同紅娘子率領義軍西來,如何欣喜欲狂。再往下,寫出闖王如何英

    明,如何仁義,如何禮賢下士,知人善任,又如何素仰李信大名,想望風采,如饑

    似渴。這書信不長,十分誠懇,在末尾用這樣幾句結束︰

    足卞資兼文武,胸富韜略。文叔ヾ北巡,獲鄧禹之英才;懋功ゞ西來,佐李氏

    之鴻業。揚眉吐氣,幸值風雲之會;附鳳攀龍,定建不世之功。來日凌煙ゞ,兄其

    首位。位候征旆,夢想為勞!

    ヾ文叔——東漢光武帝劉秀字文叔。公元二二年,劉秀出巡河北。鄧禹追至鄴

    城投效,後成為東漢開國功臣。

    ゝ懋功——隋末徐世蓿 蟾拿蓿┬豬 Γ 獨釷爛瘢 晌 瞥  Τ肌br />
    ゞ凌煙——即凌煙閣。唐太宗建凌煙閣于長安,命大畫家間立本將開國功臣二

    十四人的相貌畫在上邊。

    李信看出來這封書信不是宋獻策的筆跡,也不像宋獻策平日寫書信的質而不華

    的筆調,而必是出自牛金星的手筆。雖然這封書子表露了李自成和牛、宋二人對他

    的熱誠歡迎,使他解除了內心疑慮,滿懷感激,但同時他也看見他們並不了解他的

    起義宗旨,不明白他的對富貴視若浮雲的胸懷,倒把他誤看成了熱衷于建立功名、

    攀龍附鳳的人。他把書子裝進懷中,向雙喜再一次道謝了李闖王和牛、宋二人。雙

    喜隨即說︰

    “闖王命末將帶來戰馬十匹、綿甲二百襲、軍帳五十頂。神槍火器二十件。區

    區薄禮,聊表微忱,敬乞笑納。另備紋銀千兩,牛、羊肉十擔,白酒二十壇,作為

    犒師之用。”雙喜又轉向紅娘子說︰“自從前年家母與紅將軍相遇之後,時常對我

    們提起,十分稱贊。不久前听說李公子在杞縣坐監,多虧將軍打破縣城,殺了狗官,

    救出公子,同公子一起西來,家母更是贊不絕口。家母將備四色禮物,命末將帶來,

    略微是個意思,也望笑納。這些禮物,無非是綢緞衣料,珠寶首飾,無甚稀罕,只

    是有一副七寶鏤金雕鞍,原是崇禎八年高闖王攻破鳳陽所得,賞賜家母。幾年來家

    母一直舍不得使用,是一件心愛之物,特意叫末將帶來奉贈。”

    李信和紅娘子越發感動,又說了一些感激難忘的話。雙喜手下的弟兄們已經將

    各種禮物和犒軍的什物、白銀運到,請李信和紅娘子收下。

    紅娘子把那副七寶鏤金雕鞍看了又看,確實從未見過。她無限感激高夫人對她

    的深情厚誼,含著眼淚,嘆口氣說︰

    “高夫人是俺的救命恩人,我還沒有絲毫報恩之處,如今又蒙她如此錯愛,叫

    俺說什麼好呢?俺這一輩子,粉身碎骨,也要追隨左右。你不要再稱我紅娘子將軍

    啦。如不嫌棄,咱們就以姐弟相稱吧。我是個苦命女子,自幼兒死了爹娘,學藝賣

    解。但願高夫人肯收我做個義女,就是我三生有幸。”說畢,鼻子一酸,熱淚籟籟

    地滾落下來。

    李雙喜見紅娘子這樣真誠,趕忙笑著說︰“你既然如此自謙,我也不敢代家母

    說什麼話。我想,家母如有你這個義女常在身邊,如像添了一只膀臂,出人于百萬

    軍中,也不會把敵人放在眼里。從今後我就叫你姐姐好啦。”說畢,躬身一拜。紅

    娘子趕快笑著還禮。

    李信一則因為紅娘子同李雙喜認作姐弟,二則見雙喜不但是一個英武小將,而

    且舉止穩重,出口成章,非一般粗獷武將可比,心中十分高興,哈哈地大笑起來,

    說︰

    “好啊,你們如今已經是一家人啦!我們今日要痛飲幾杯,一則為雙喜少將軍

    洗塵,二則為你們成為姐弟賀喜。請少將軍上馬,並請將麾下騎兵,開赴神寨內

    休息。”

    李雙喜吩咐他的騎兵在早餐後開赴神寨內,他自己隨著李信和紅娘子先走。

    李信等剛剛上馬動身,忽然看見一個騎兵飛馳而來,使他們都覺得有點詫異。那騎

    兵是奉李侔之命來的,向李信和紅娘子稟報︰據百姓傳言,李際遇五更時在調動人

    馬,已經斷絕了從神通往登封縣境的幾條山路,不知是何用意。李信半信半疑,

    望望紅娘子。紅娘子對前來稟事的騎兵說︰

    “你回稟二公子,要做好打仗準備,只是表面上還要安靜,要像平常一樣。趕

    快派人再探!”

    那騎兵勒轉馬頭,猛抽一鞭,飛奔而去。

    盡管得到李際遇在調動人馬的消息,李信等卻並不把這事放在心上,向神屋緩

    轡徐行。他們認為,李際遇佔據登封一帶,成為割據局面,號稱有幾萬人馬,但多

    是脅迫的鄉下百姓,有事召集起來,無事各回家去,是缺乏認真訓練的烏合之眾,

    常備不散的不過兩三千人,因此他既然在夜間沒有趁義軍在神厘扎營未穩,前來偷

    襲,如今已經是大白天,義軍又增加了闖王派來的五百精銳騎兵,他就未必肯出登

    封境惹事生非。他們也想著,李際遇一定是忽然知道闖王派騎兵往神來,起了疑

    心,所以才暗中調動人馬,封鎖山路。李信對紅娘子和雙喜說︰

    “听說李際遇原來被官府逼迫,無路可走,只好造反。只是這樣人胸無大志,

    只能在一縣、兩縣境內割據,成為一條地頭蛇,既抗官軍,也抗義軍,既不敢與朝

    廷斷然決絕,也不敢與我們死命為敵。尤其目前闖王來到豫西,聲勢日大,他更是

    不敢得罪。這種人,可以利用一時,留待日後再說。我們既要暗中防他,也要請闖

    王對他施以羈縻之策,不使他倒向朝廷。將來中原大局底定,倘不听命,即予剿滅

    不遲。”

    雙喜說︰“闖王同軍師也談過李際遇的事,打算派人同他聯絡,暫時各不相犯。”

    李俊在神厘已經知道李雙喜來到,特出寨外迎接。雙喜趕快下馬,相見施禮,

    彼此說了些客氣話,然後一同進寨。雙喜看見李信和紅娘子的人馬有的駐在寨外,

    有的駐在寨內,處處秩序井然,防守嚴密,百姓安居不驚,絕無喧嘩紛擾。寨外西

    北角有一個地勢高爽地方,可以控扼從北面和西面來的大道。有幾百步兵駐扎在這

    個地方,有的住在帳篷中,有的住在幾座廢窯中。周圍用樹枝做成兩三層“鹿角”,

    再向外邊,荒草全被燒去,一則防敵人潛入偷襲或用火攻二則準備一旦有事,自家

    的火器和強弓勁弩容易向大路上發揮威力。雙喜在心中暗暗稱贊,敬佩李信和紅娘

    子果然不凡。

    早飯以後,李際遇送來了粗細糧食二十擔,駿馬一匹,騾子二匹,可供縫制綿

    甲用的魯山綢二十匹,松江上等棉布三十匹,銀耳二斤,伏牛山特產的“猴頭”ヾ

    二斤。另外還送來牛、羊、豬肉千斤,白酒十壇。隨著這些禮物,李際遇還送來三

    張請柬,邀請李信、李作、紅娘子三人于明日中午去登封縣玉寨赴宴。李信心中明

    白,李際遇差人送來這些犒軍禮物,用意無非是希望他看面子早一點離開神至,何

    嘗有真心請他兄弟和紅娘子去玉寨赴宴。他對李際遇差來的人們好生酒飯款待,重

    重賞賜,又寫了一封道謝的書信,並說他同李佯、紅娘子軍務倥傯,明日一早就將

    率師西去,關于赴宴的事,婉言謝絕。

    ヾ猴頭——菌類植物,生長樹上,狀如猴頭,是伏牛山中有名的特產山珍,供

    上等酒席使用。

    他同紅娘子、李作和李雙喜商量決定︰李侔于午後率領一百名騎兵出發,日夜

    趕路,先去謁見闖王,答謝闖王派雙喜遠道相迎,並面陳誓忠投效誠意,而大軍在

    此地休息一天,明日清早出發。雙喜不顧鞍馬勞累,留下四百五十名騎兵護送李信

    和紅娘子,自己帶著五十名騎兵陪送李侔去見闖王。這事決定之後,李信就坐下去

    寫了兩封書子,一封給牛金星和宋獻策,一封給闖王。他給闖王的書信全文如下︰

    信以螺世死囚,幸獲更生;揭竿起事,原非得已。茫茫天地,立足無所;哀哀

    羔黎,痛心何極!遙聞將軍躬率湯、武之師,吊民代罪,自秦入豫,所到之處,百

    姓扶老攜幼,夾道相迎,而丁壯雲合,豪杰風起,爭趨麾下,如水之激蕩澎湃、奔

    流而歸海。將軍揚鞭宛、洛,誅除強暴,布德施仁;恩澤所及,如冬日照人,春風

    被野。凡在水深火熱之中,莫不鼓舞振奮,引領而待救,企足而怨遲,蓋數百年來

    未之有也。是以信與紅娘子偕舍弟李作率豫東子弟數千,西來相投,願效馳驅,誓

    忠不二。然徒有葵心,尚無縴功,惟望得蒙收入帳下,備員偏裨足矣。何意將軍不

    棄草芥,命少將軍遠道相迎;驟蒙雨露,不覺涕零!

    慨自正、嘉ヾ以來,君昏臣奸,官貪吏猾,鄉紳肆凶橫之毒,小民恨誅求之繁。

    況富室膏腴萬頃,田跨郡邑,而攘奪侵佔不止;百姓貧無立錐,饑寒流離,而陷溺

    苦痛日深。雖值豐歲,尚有賣妻蠰女之悲;稍逢凶年,更多易子而食之慘。官民兩

    立,勢如宿仇;貧富懸絕,情逾冰炭。如此天下,安得不亂?縱施嚴刑,求治愈難。

    夫民不畏死,欲其不為陳勝、吳廣、赤眉、銅馬之紛紛發難,不可得也。追萬歷季

    年,礦稅ゝ起而天下城鄉騷然,虜事ゞ急而舉國賦斂驟增,識者已知明祥之不永矣。

    愛及啟、禎,每下愈況。天災人禍,交互為虐。國家元氣,祈喪殆盡。徐鴻儒々發

    難魯西,事雖未成而朝廷為之震動。其余波所及,影響殊深。不久秦、晉之民,接

    踵起義,此僕彼興,風起雲涌。南逾江淮,北連畿輔,處處如火之燎原,而朝廷無

    一片寧土矣。蓋小民生計日迫,不得不然也。然十余年間,大小擁眾豪杰,無慮數

    百,其真能躬行天討,解民倒懸,恢宏堯、舜之德,發揚湯、武之跡,實惟將軍一

    人耳。

    ヾ正、嘉——明武字年號正德,世宗年號嘉靖。

    ゝ礦稅——明神宗大肆搜刮聚斂,從萬歷二十四年起,歷年向全國派出很多礦

    使,借開礦為名,向百姓敲詐勒索。又派出許多稅監,向各行各業征稅,名目繁多,

    激起許多地方城市民變。

    ゞ虜事——明朝人所說的對滿洲軍事。

    々徐鴻儒——巨野人,于天啟二年以白蓮教起義,不久失敗。

    將軍奉天倡義,轉戰數省;今來中州,與昔不同。

    蓋朝廷足累卵之危,百姓極來甦之情,值官軍之疲弊,乘腹地之空虛,此正開

    拓鴻業于千載一時之機也。望將軍廣收人心,悉力經營,建為根本,以圖天下。夫

    中州西有宛、洛之重鎮,地居沖要,山河險因,而東則沃野千里,兵與食咸足資焉。

    誠能以宛、洛為後距,據形勝而馳騁中原,奪汁梁而囊括徐、湯,下襄陽而虎踞上

    游,則立國之基可定,而天下莫能與爭鋒矣。追中原根基稍固,農桑漸有恢復,兵

    自備足,然後命偏師東出臨清,截漕運而明廷之咽喉絕,收山東而北京之左肱割;

    西入潼關,據關中而中原無西顧之憂,入山酉而燕都之右臂折。然後將軍親率大軍,

    渡河北伐,則孤懸坐困之京師可不煩巨戰而得。京師一克,畿輔底定,飲馬長江而

    江南震栗,金陵可降,吳、越可下;陳兵荊、襄而楚、蜀可收,雲、貴與嶺表可次

    第歸服。蓋席卷之勢成也。

    祖宗開疆拓土,規模遠矣。洪、永ヾ之間,奴兒于都司領衛三百八十四,所二

    十四,而建州衛在其內。一俟江南粗定,可命一上將率師北征,先復遼、沈,再復

    豆滿江與海西等衛之地;聲威所及,奴兒干之舊境仍歸版圖。此一統之偉業,非將

    軍孰能成之!

    ヾ洪、永——洪武和永樂兩朝。

    信碌碌書生,謬蒙青睞;竭忠盡慮,莫答萬一。叩謁非遙,先肅蕪箋,借申感

    激之憂,並陳芻完之議。擱筆惶驚,恐有未當,幸將軍垂察焉。

    雖然李信寫這封書信幾乎是手不停筆,一氣呵成,但是信中的意見都是近幾天

    在馬上思考成熟的,可說是已經有了腹稿。可惜由于各種原因,李自成不曾采用,

    使後人讀到這封書信時總要為之不勝惋惜。

    午飯後,李作同雙喜動身了。李信兄弟獻給闖王幾樣禮物,其中有去年買到的

    蒙古種駿馬一匹,鞍橙俱全,特別難得的是家中數世珍藏的冷鍛瘊子甲ヾ一襲,雌

    雄魚腸劍二口。紅娘子也獻給高夫人幾色禮物,不必細述。

    ヾ冷鍛瘊子甲——甲的鐵片上有向外突出的圓釘,類似人的皮膚上長的瘊子,

    故名瘊子甲。鐵片是用冷鍛方法打成。這種甲在古代也極其稀少。

    紅娘子和李信將李雙喜送了五六里路,分別以後,又繼續立馬高崗,目送著那

    一隊漸漸遠去的人馬消失在一道淺山那邊。他們仍不肯離開,又向西凝望片刻。但

    見萬山重疊,地勢雄壯,許多山頭上照射著冬日的燦爛陽光。


如果你對李自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李自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