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胎前證上 妊娠胎漏下血為癥病

類別︰子部 作者︰清•蕭塤 書名︰女科經綸

    《金匱要略》曰:婦人宿有 病,經斷未及三月,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 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也。下血者,後斷三月 也。所以血不止者,其 不去故也。當下其 ,桂枝茯苓丸主之。

    徐忠可曰:婦人行經時,遇冷則血留而為癥。 者,有形可征。然 病女人恆有,或不在子宮,則行經受胎,經斷即是孕矣。未及三月,將三月也。既孕而見血,謂之漏下。未及三月,漏下不止,則養胎之血傷,故胎動。假使胎在臍下,則直欲落矣。今在臍上,是每月湊集之新血,因 氣相妨而為漏下,實非胎病,故曰 痼害。痼者,宿疾也。害者,累之也。至六月胎動,此宜動之時,但較前三月,經水利時,胎動下血,則已斷血,三月不行,復血不止,是前之漏下,新血去而 反堅牢不去,故須下之為安。藥用桂枝茯苓湯者,桂、芍,一陰一陽,茯苓、丹皮,一氣一血,調其寒溫,扶其正氣;桃仁破惡血,消 瘕,不嫌傷胎者,有病病當之也。且 之初,必因于寒,桂能化氣,消其本寒。 之成,必挾濕熱為窠囊,茯苓清濕氣,丹皮清血熱,芍藥斂肝血而扶脾,使能統血,養正即所以去邪也。


如果你對女科經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女科經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