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三消

類別︰子部 作者︰清•費伯雄 書名︰校注醫醇剩義

    上消者,肺病也。肺氣焦滿,水源已竭,咽燥煩渴引飲不休,肺火熾盛陰液消亡,當于大隊清潤中,佐以滲濕化痰之品。蓋火盛則痰燥,其消爍之力,皆痰為之助虐也,逢原飲主之。

    逢原飲(自制)

    天冬(一錢五分) 麥冬(一錢五分) 南沙參(四錢) 北沙參(三錢) 胡黃連(五分) 石斛(三錢) 玉竹(三錢) 蛤粉(四錢) 貝母(二錢) 茯苓(三錢)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梨汁(半杯沖服)

    中消者,胃病也。胃為谷海,又屬燥土,痰入胃中,與火相乘,為力更猛,食入即腐,易于消爍,經所謂除中,言常虛而不能滿也。宜清陽明之熱,潤燥化痰,祛煩養胃湯主之。

    祛煩養胃湯(自制)

    鮮石斛(五錢) 石膏(四錢) 天花粉(三錢) 南沙參(四錢) 麥冬(二錢)玉竹(四錢) 山藥(三錢) 茯苓(三錢) 廣皮(一錢) 半夏(一錢五分) 甘蔗(三兩煎湯代水)

    下消者,腎病也。坎之為象,一陽居于二陰之中。腎陰久虧,孤陽無根據,不安其宅,于是飲一溲一,或飲一溲二,夾有濁淋,腿股枯瘦,而病益深矣。急宜培養真陰,少參以清利,烏龍湯主之。

    烏龍湯(自制)

    元武版(八錢) 生地(六錢) 天冬(二錢) 南沙參(四錢) 蛤粉(四錢)女貞(二錢) 料豆(三錢) 山藥(三錢) 茯苓(二錢) 澤瀉(一錢五分鹽水炒)車前(二錢) 藕(三兩煎湯代水)


如果你對校注醫醇剩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校注醫醇剩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