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第四章•膏丹丸散各方 第五節•圍毒移毒

類別︰子部 作者︰民國•張山雷 書名︰瘍科綱要

    凡癰疽大毒,漫腫無垠,根腳四散,其毒不聚,最是惡候。難消難發,遲延日久,必多變幻。故收束瘡根一法,至不可少。又有瘡發于骨節轉側之間,釀膿化腐,恐礙關節,亦宜外敷移毒末子,使其移至一偏,讓開要害,則縱使成膿,可免損及運動。古法此類方藥,亦頗不鮮,而效者寥寥。此是朱氏恆用之藥,較古書成文為效迅速,是收束瘡根必要之品。外科書中別有此名,用芙蓉葉、蒼耳草二物搗涂,只用以治熱癤輕證,非此方可比。

    大五倍子(去蛀屑微炒成團,候冷研細,三兩) 杜蟾酥(干研細,五錢) 藤黃(三兩,先以好?

    白芨 山慈菇(各三兩) 制南星(一兩)

    以上先以後五物用陳米好醋二大碗文火熬濃,絞去滓,乃和入醋煮之藤黃同熬成膏,俟極濃乃和入五倍子、蟾酥、二礬細末。調勻離火,再入上麝香細末三錢,杵勻制成錠子,陰干收藏。臨用時以醋磨濃,涂瘡根四圍,干則潤之以醋,一日洗去再涂,極效。欲移毒使偏,則如上法涂其一偏,而涂藥處自能退腫,其毒聚于未涂藥之一偏矣。可保骨節不致損害,是即避重就輕之法。


如果你對瘍科綱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瘍科綱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