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篤曰。千古相法。無測量之說。皆系統論居多。或為執一之言論。能從大鋼認定。而不詳節目者。尚屬正宗。其言論不理不法。而越正軌者。不知凡幾。惟六朝之達摩五來法。載有全身測量。七字。頭面測量二十二字。略而不詳。然皆末盡善也。其它相法。皆末提及一言半字。既無輕重之分。又無加減之用。當然不明相法之訣竅也。茲將上篇之形質精神。聲音氣色。四大綱要。合並而測量之。其大概如下。
一.第一法以全身計算。用一百分為標準。則形質合格而有特長清奇。得二十五分。精神充足。而健全完備。得二十五分。氣色明潤。而紫霞彤雲。得二十五分。聲音充聚。而清幽逸韻。得二十五分。此平均對峙之法也。
二.第二法以百分計算。而用輕重之變法。則形質豐突。而清奇合彩。得三十分。精神充足。而健全完好。得二十五分。氣色充聚。而黃明紫潤。得三十分。聲音明聚。而清秀逸韻。得十五分。此為變用取巧之法也。
三.凡人之測量合並。得一百分者。是為仙佛之格。至尊無上。千載有形。是為完人之格局。此為特等之上上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得九十分者。亦為仙佛之格。則為承繼道統。承受衣缽。闡明教宗。是為特等之上中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得八十分者。則為聖人賢人。千載流芳。立言立法。參化天地。促進道德。是為特等之上下品。
四.凡人之測量合並。得七十分者。則為帝王之尊貴。僭號之霸業。割據之偏安。史冊傳載。千古可考。有驚人之事業。享當時之榮華。是為上等之上上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得六十分者。則為公侯將相。列土封藩。操全國安危之柄。功在當時。名垂後世。是為上等之上中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得五十分者。則為大富大貴大壽。以及有特別表樣。五福兼全。是為上等之上下品。
五.凡人之測量合並。得四十分者。則為名將九卿。有遺跡可傳。以及清閑無缺。名滿天下。品傲王侯。此為中等之上上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得三十分者。則主富貴雙全。文至廳道刺吏。武至師旅邊鎮。以及創立新奇利源。絕殊技藝。名士名流。是為中等之上中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得二十分者。主有富有貴。有壽有名。文至州伯縣宰。武至團營參副。是為中等之上下品。
六.凡人之測量合並。兩相抵折。而得十分者。則為常富常貴。豐衣足食。或為有富無貴。商賈農藝之發達。或為有貴無富。偏副佐貳之有限。是為下等之上上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兩相抵折。而無分數者。則為平常之人。勞碌而足衣食。工藝而立足跟。或為弟兄子女之可靠。或為族戚鄰友之有助。是為下等之上中品。以四大綱要考查。兩相抵折。而欠十分者。則為勞碌刑克。破敗奔馳。或為有衣祿而夭亡。或為有利源而病疾。是為下等之上下品。
七.凡人測量合並。兩相抵折。加不抵減。而欠分數。則為貧賤無依。刑傷孤苦。破敗不立。衣食不足。疾厄不壽。百事不成。是為不列品之一也。以各項測量兩相抵折。而欠分數之多者。則為孤獨而加飄搖。破敗而加凶死。貧苦而加殘廢。困窮而加奇災。是為不列品之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