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味苦、寒,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髒,益氣。
張隱庵曰:枳殼氣味苦寒,冬不落葉,稟少陰標本之氣化。臭香形園,花白多刺,瓤肉黃白,又得陽明金土之氣化。主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者,得陽明金氣而制風,稟少陰水氣而清熱也。除寒熱結者,稟少陰本熱之氣而除寒,標陰之氣而除熱也。止痢、長肌肉者,得陽明中土之氣也。五髒發原于先天之少陰,生長于後天之陽明,故主利五髒。得少陰之陰故益氣,得陽明之氣故輕身。仲祖本論,有大承氣湯,用炙濃樸、炙枳實;小承氣湯,用生濃樸、生枳實;生熟之間,有意存焉,學人不可不參。
按《本經》有枳實,無枳殼,唐《開寶》始分之。然枳殼即枳實之大者,性宣發而氣散,不如枳實之完結,然既是一種,亦不必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