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養之劑第一 四君子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昂 書名︰醫方集解

    治一切陽虛氣弱,脾衰肺損,飲食少思,體瘦面黃,皮聚毛落,脈來細軟(脾者,萬物之母也,肺者,氣之母也,脾胃一虛,肺氣先絕。脾不健運,故飲食少思;飲食減少,則營衛無所人參白術(土炒)茯苓(二錢)甘草(一錢。)姜三片棗二枚,煎。

    此手足太陰、足陽明藥也。人參甘溫,大補元氣,為君;白術苦溫,燥脾補氣,為臣;茯苓受蔭故本方加陳皮,名異功散(錢氏):調理脾胃。再加半夏,名六君子湯:治氣虛有痰,脾虛鼓虛寒胃痛,或腹痛泄瀉。六君子加麥冬、竹瀝:治四肢不舉(脾主四肢)。六君子加柴胡、葛根、黃芩、白棗煎,名四獸氣相搏,發為之劑。本方加不遂,在右者屬氣虛治脾虛肌熱,泄瀉,虛熱作治消渴不能食。本方除人參,加方。本方除茯苓,加干姜,名四陰陽未辨,姑與服之,若陽厥便六神散(陳無擇:)治小兒表熱去後又發熱者(世醫到此,盡不能曉,或再用涼藥,或再解表,或謂不治。此表里俱虛,氣不歸元,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歸內,而身涼矣。

    名八珍湯:治心肺虛損,氣血兩虛(心主血,為肌膚(血氣充,然後肌肉長。)若傷之重者,真陰四物之中,又加黃以助陽固表,加肉桂以引火歸元補勿一瀉之,此湯是也)。十全大補去川芎,加陳皮,名悸,筋惕肉,或汗出不止,及下後下利不止,身體疼痛。

    眩悸惕之證;陽明宜下,下多亡陰,故有下利身痛之證。)十活、附子、杜仲、牛膝,名大防風湯:治鶴膝風。


如果你對醫方集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集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