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濕之劑第十二 小半夏加茯苓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昂 書名︰醫方集解

    (《金匱》。《三因》名大半夏湯)治卒嘔吐,心下痞,膈間有水,眩悸(水氣上逆則嘔,水停膈間則痞,上干頭則眩,凌于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此足太陽、陽明藥也。半夏、生姜行水氣而散逆氣,能止嘔吐;茯苓寧心氣而泄腎邪,能利小便;火因水而下行,則悸眩止而痞消矣。

    本方除茯苓,名小半夏湯(《金匱》):治支飲,嘔吐不渴;亦治黃膽(《金匱》雲:嘔家本渴,渴者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飲故也,小半夏湯主之。嘔吐,津液去,必渴,不可因渴而遽以為熱)。本方除茯苓、生姜,加人參、白蜜,名大半夏湯《金匱》:治反胃,食入即吐(李東垣曰:辛藥生姜之類治嘔吐,但治上焦氣壅表實之病;若胃虛谷氣不行,胸中閉塞而嘔者,惟宜益胃推揚谷氣而已,勿作表實用辛藥瀉之,故服小半夏湯不愈者,服大半夏湯立


如果你對醫方集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集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