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濕之劑第十二 防己黃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昂 書名︰醫方集解

    (《金匱》)治風水脈浮身重,汗出惡風解見前;及諸風諸濕,麻木身痛(按東垣曰:麻木為風,三尺童子皆知之,細核則有區別:如久坐亦麻木,繩縛之人亦麻木,非有風邪,乃氣不行也,當補肺防己黃(一兩)白術(七錢半)甘草(五錢,炙。)每服五錢。加姜、棗煎。

    腹痛加盛加茯苓、蒼術,此足太陽、太陰藥也。防己大辛苦寒,通行十二經,開竅瀉濕,為治風腫水腫之主藥;黃生用達表,治風注膚痛,溫分肉,實腠理;白術健脾燥濕,與黃並能止汗,為臣;防己性也。

    本方去白術、姜、棗,加茯苓為君、桂枝,名防己茯苓湯(《金匱》);治水在皮膚,四肢聶聶而動,名皮水(防己行經絡,茯苓善滲泄,黃達皮膚,桂枝走肢節。按:五水脈浮惡風,骨節疼痛,名風水;脈浮腫,按之沒指,其腹如鼓,不惡風,不渴,名皮水,當發其汗。又雲:惡寒不渴,名風水;不惡寒而渴,名皮水;假令皮水不渴,亦當發汗。脈沉遲,自喘,名正水;脈沉,腹滿不喘,水積胞中,堅滿如石,名石水;脈沉遲,發熱,胸滿,身腫,汗如柏汁,名黃汁)。本方加人參(一兩)、生姜(二兩),防己、白術各增三倍,名防己湯(《活人》):治風溫,脈浮,多汗身重(中風之脈,陽浮而滑,陰濡而溺,風來乘熱,變為風溫,忌發汗;誤汗者,以此湯救之)。


如果你對醫方集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集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