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濕之劑第十二 茵陳蒿湯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昂 書名︰醫方集解

    (仲景)治傷寒陽明病,但頭汗出,腹滿口渴,二便不利,濕熱發黃,脈沉實者(經曰:陽明病發必發但頭內汗濡泄便溏茵陳(六兩)大黃(二兩,酒浸)梔子(十四枚,炒。)此足陽明藥也。成無己曰:小熱涼以和之,大熱寒以徹之。發黃者,濕熱甚也,非大寒不能徹其熱,故以茵陳為君(茵陳發汗利水,以泄太陰陽明之濕熱,故為治黃主藥),梔子為臣,大黃為佐,分泄前後,則腹得利而解矣茵陳、梔子能導濕熱由小便出,大黃能導濕熱由大便出本方大黃易黃連,名茵陳三物湯:治同。本方加濃樸、枳實、黃芩、甘草,入生姜、燈草煎,名茵陳將軍湯(節庵:)治同。本方去梔子、大黃,加附子、干姜,治寒濕陰黃(前證為陽黃,如身黃而色暗者為陰黃,宜此湯。大抵治以茵陳為主,各隨寒熱用藥。諸疸,小便黃赤不利為里實,宜利小便,或下之;無汗為表實,宜汗之,或吐之;或小便清,是無熱也,仲景雲:發黃小便自利,當與虛勞門小建中湯;自利腹滿而喘,不可除熱,而除之必噦,宜小半夏湯主之。王海藏曰:內感傷寒,勞役形體,飲食失節,中州變寒,病生黃;非外感而得,只


如果你對醫方集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集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