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澀之劑第十七 訶子散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昂 書名︰醫方集解

    (東垣)治虛寒泄瀉,米谷不化,腸鳴腹痛,脫肛,及作膿血,日夜無度。

    御米殼(去蒂,蜜炒,五分,)訶子(煨,去核,七分)干姜(炮,六分)橘紅(五分。)上末。

    此手足陽明藥也。御米殼酸澀微寒,固腎澀腸;訶子酸澀苦溫,收脫住瀉;炮姜辛熱,能逐冷補陽;陳皮辛溫,能升陽調氣,以固氣脫,亦可收形脫也(泄瀉為氣脫,脫肛為形脫)。

    河間訶子散:訶子(一兩,半生半煨)木香(五錢)甘草(二錢)黃連(三錢)。

    為末。每服二錢,用白術、芍藥湯調下。治瀉久腹痛漸已,瀉下漸少,以此止之。如不止,加濃樸一兩,竭其余邪(木香、黃連,香連丸也,行氣清火,止痢濃腸;甘草、芍藥,甘芍湯也,甘緩酸收,和中止痛;加訶子澀以收脫;加白術補以強脾;濃樸除濕散滿,平胃調中,故更


如果你對醫方集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醫方集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