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劑解

類別︰子部 作者︰清•包誠 書名︰十劑表

    宣劑者涌劑也 素問曰 高者因而越之 木郁則達之傷寒論曰大法春宜吐 以病在上也 儒門事親曰 世也以通劑者 流通之劑也 通與瀉相類 瀉惟下行 通則兼旁行 凡辛香流走之屬皆能通儒門事親曰數至圊補劑者 補益之劑也 素問曰 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 溫之以氣 精不足者補之以味 又曰 肝用辛補之而後血衰 瀉劑者泄瀉之謂即下劑也素問曰 其下者引而竭之 中滿者瀉之于內 其實者散而瀉之 又曰 實則瀉 痛隨輕劑者輕揚發散之謂 即汗劑也 素問曰因其輕而揚之其有邪者漬形以為汗 在皮者汗而發之 儒重劑者 重鎮之劑也 體重而性沉者 足以鎮壓亂逆 儒門事親曰 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形羸不可峻攻以滑劑者 滑利之劑也 周禮曰 以滑養竅 鄭氏注曰 凡諸滑物通利 往來似竅 儒門事親曰 大便燥結小澀劑者 收澀之劑也素問曰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 肺欲收急食咸以收之 湯液序例曰 澀以固脫 凡散燥劑者 燥烈之謂 即去濕之劑也 素問曰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儒門事親曰 積寒久冷 若病濕者 宜燥濕劑者 柔潤之劑也 與滑相類而專于滋養 素問曰 辛以潤之 蓋辛能走氣氣能化液故也 儒門事親曰人有枯涸皴竭之病 不獨金化為然 蓋有火以乘之 非濕劑不能愈 湯液序例曰 濕可去枯故凡津虧血


如果你對十劑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十劑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