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人有經來斷續,或前或後無定期,人以為氣血之虛也,誰知是肝氣之郁結乎!夫經水出諸腎,而肝為腎之子,肝郁則腎亦郁矣;腎郁而氣必不宣,前後之或斷或續,正腎之或通或閉耳;或曰肝氣郁而腎氣不應,未必至于如此。
殊不知子母關切,子病而母必有顧復之情,肝郁而腎不無繾綣之誼,肝氣之或開或閉,即腎氣之或去或留,相因而致,又何疑焉。治法宜舒肝之郁,即開腎之郁也,肝腎之郁既開。而經水自有一定之期矣。
方用定經湯。
菟絲子(一兩,酒炒) 白芍(一兩,酒炒) 當歸(一兩,酒洗) 大熟地(五錢,九蒸) 山藥(五錢,炒)白茯苓(三錢) 芥穗 柴胡(五分)水煎服。二劑而經水淨,四劑而經期定矣。此方舒肝腎之氣,非通經之藥也;補肝腎之精,非利水之品也,肝腎之氣舒而精通,肝腎之精旺而水利,不治之治,正妙于治也。
眉批:以上調經三條辨論明晰,立方微妙,但恐臨時或有外感、內傷不能見效:有外感者宜加甦葉一錢,有內傷者宜加神曲二錢(炒),有因肉食積滯者再加東山楂肉二錢(炒),臨癥須酌用之。若肝氣郁抑又當以逍遙散為主,有熱加梔炭、丹皮即加味逍遙散。
歌括:經水先後無定期,肝經郁結莫狐疑。
治法宜舒肝之氣,子開其母亦隨之。
定經湯中用菟絲,白芍當歸與熟地。
茯苓山藥柴荊芥,數服經自不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