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三•心髒部一 發熱 積熱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久熱也,疳熱亦久,但兼面黃、吃炭土、鼻下爛也。《三因》小兒積熱者,表里俱熱,遍身皆熱,頰赤口干,小便赤,大便焦黃。先以四順清涼飲子利動髒腑則熱去,既去復熱者,內熱已解、而表熱未解也,當用惺惺散、紅綿散、加麻黃微發汗,表熱乃去,表熱去後又發熱者何也。世醫到此,盡不能曉,或再用涼藥,或再解表,或以謂不可醫,誤致夭傷者甚多。此表里俱虛,氣不歸元,而陽浮于外,所以再發熱,非熱證也,只用六神散入粳米煎,和其胃氣,則收陽歸內,身體便涼,熱重者,用銀白散。﹝曾﹞積熱,眼胞浮腫,面黃足冷,發熱從頭,至肚愈甚,或聞飲食之氣,惡心及腸疼嘔吐。治法,詳載傷積論中。

    按:曾氏所謂積熱,乃指腹中有癖而熱,與久積之積不同,不妨並存之。

    清涼飲子(里熱) 惺惺散(痘疹)

    紅綿散

    白僵蠶(炒,二兩) 天麻(生用,一兩) 南星(切薄片,油浸黃,二兩) 甦木節(另研,二兩半)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入紅綿少許,同煎至六分,溫服。凡小兒風熱,頭目不清,並宜服之。若傷寒有表證發熱者,每服入去節麻黃末五分。有里熱心燥渴者,入滑石末半錢,同煎服之。

    六神散

    人參 白茯苓 干山藥 白術 白扁豆 甘草(炙。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姜二片,同煎至五分,服。此藥用處甚多,治胃冷,加附子。治風證,加天麻。治痢。加鶯粟殼。

    銀白散

    干山藥 白術 白茯苓(各半兩) 人參 白扁豆 知母 甘草(炙) 升麻(各等分)上為末。每服一大錢,水一小盞,棗一枚,生姜二片,同煎,溫服,不拘時候。

    桃枝丸 疏取積熱及結胸。又名桃符丸。

    巴豆霜 大黃 黃柏(各一錢) 輕粉 砂(各半錢)上細末,面糊丸,粟米大。煎桃枝湯下。一 兒五七丸,五七歲二三十丸。未兒二三丸,臨臥服。

    梔豉飲子 治小兒畜熱在中,身熱狂躁,昏迷不食。

    梔子仁(七枚) 豆豉(半兩)上用水三盞,煎至二盞,看多少服之,無時。或吐不吐,立效。

    梔子湯 治小兒積熱心髒,小便赤腫,口內生瘡。

    梔子仁 木通 當歸尾 白芷(各二錢) 防風 甘草(各一錢)

    上為細末。麥門冬煎湯送下。

    三黃丸(里熱)

    ﹝曾﹞玉露飲 治頰赤咽干,心煩躁,睡不穩,身熱頭痛。兼中暑發渴昏悶,小便不通,驚氣入腎,夢中切牙,加金珠散,薄荷湯、空心調服。

    寒水石(中有細紋手可碎者) 石膏(潔白堅硬而有牆壁者。各一兩) 甘草(三錢,曬干,天陰火焙)上,除前二味外,甘草銼曬或焙,同為細末。每服半錢至一錢,溫湯,無時調服。或麥門熟水。

    益元散 解暑毒,利小便,理煩渴,除驚悸。

    滑石(六兩) 粉草(一兩,細銼)上二味,或曬或焙,研為細末。每服一錢至二錢,溫熱水,無時調服。涼水亦可。

    萬安飲 推陳致新,除邪輔正,和益脾胃,宣通氣血,調順飲食,疏解風寒,寧心化痰,去煩理熱,不拘證在表里,並宜可投。常服,百病不生,真元益固,補養諸虛,亦有奇驗。此與《宣明論》當歸飲相類不遠,治法最多,其藥品之外惟加枳殼、半夏。

    人參(去蘆) 當歸(酒洗) 大黃(生用) 柴胡(去蘆) 枳殼(去瓤炒) 半夏(炮裂)芍藥(洗淨) 黃芩 防風(去蘆) 甘草(十味各一兩) 滑石末(六兩)上銼。除滑石末臨入和勻。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或加棗一枚同煎。

    調胃散 桃枝丸取積熱後服之。

    人參(三錢) 白術(二錢半) 甘草(炙) 白茯苓 鶯粟子(各一錢) 白附子(半分)藿香 丁香(各半錢)上為末。紫甦湯下半錢或一錢。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