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四•心髒部二 痘瘡上 陰陽二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凡痘疹、春夏為順,當純陽之時也,古人治法,與傷寒同。)

    足脛熱 兩腮紅 大便秘 小便澀 渴不止 上氣急 脈洪數以上七證,不宜服熱藥。

    瘡疹一發,有密如蠶種者,或如糠 者,合清表,宜連翹升麻湯(見形)。或未出而先發搐,是兼外感風寒之邪,宜茶湯下解毒丸(痘驚),及犀角地黃湯(失血)。瘡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當微發散,升麻葛根湯(初熱)。若瘡青干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滯,是熱蓄于內,宜煎大黃湯下宣風散(發熱)。若表大熱者不可下。黑陷甚者百祥丸(黑陷)。若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龐氏地黃膏(見形),外以黃柏膏(見形)涂面。值盛夏暑熱正熾,適瘡大發,煩渴大便實者,宜玉露散(吐瀉)及甘露飲子(咽痛)。或昏冒不知人,時作搐搦,瘡倒靨、黑陷者,宜豬心龍腦膏(黑陷)。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