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之七•脾髒部(上) 吐 雜方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肯堂 書名︰幼科證治準繩

    《經驗方》治小兒吐不定。

    用五倍子二個,一生一熟,甘草一握,濕紙裹,炮過,同搗為末。每服米泔調下半錢七,瘥。

    掌中金 治小兒吃物吃乳,即吐下水乳,不得飲食。

    白豆蔻(十四個) 甘草(一兩,半炙半生) 砂仁(十四個)上為末。逐旋安掌中與他干啖,牙兒,干糝口中亦可。

    釀乳法 治初生嬰兒凡有胎熱證,當令乳母服藥,不可求效之速,治法當釀乳令兒吃,漸次解之,百無一失,若遽以冷藥攻之,必損脾胃,加以嘔吐,必成大患。

    澤瀉(二兩半)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 天花粉(各一兩半) 干生地黃(二兩) 山茵陳(用葉)甘草(各一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煎六分,食後捏去舊乳,卻服。

    ﹝錢﹞葉沫及痰或白綠水,皆胃虛冷。吐稠涎及血,皆肺熱。吐水不止者,屬心痛胃冷。吐水心痛者,蟲痛。口中吐沫水者,後必蟲痛。面 白,無精光,口中氣冷,不思食,吐水,當補脾益黃散主之。﹝丹﹞冬月吐蛔,多是胃虛寒而蟲作吐,用錢氏白術散加丁香二粒。亦可用理中湯去甘草,加烏梅肉、川椒。


如果你對幼科證治準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幼科證治準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