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郭氏曰:小兒此疾,本因暑濕所侵,未經發散,邪傳心肺,變而為熱,有熱生風,有風生痰,痰實不化,因循日久,結為頑塊,丸如豆粒,遂成痰母。推本其原,或啼哭未休,遽與乳食;或飼以酸咸,氣郁不利,致令生痰;或節令變遷,風寒暑濕侵襲;或墮水中,水入口鼻,傳之于肺;故痰母發動而風隨之,風痰潮緊,氣促而喘,乃成痼疾。急宜去風化痰,先以五苓散同寬氣飲(俱驚)寬熱飲(里熱)用少姜汁和勻,沸湯調服,次進知母湯、雄黃散、如意膏、半夏丸(痰涎)。
知母湯 治 氣喘,痰鳴發熱,咳嗽惡風。
知母 甘草(各半兩) 貝母 羌活 滑石(別研) 大黃 小麥(各三錢) 麻黃(去根節,湯泡,去沫,焙) 苦葶藶 訶子肉(各一錢半) 薄荷(去梗,二錢)上件 咀。每服二錢,水一盞,姜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雄黃散 主暴中急慢驚風, 痰涎滿口,及雨侵閉汗不通,或涼或熱,坐臥生煩。
雄黃(紅亮者,二錢半) 白藥(去黑皮) 川烏(炮裂,去皮臍) 草烏(炮裂,去皮) 天麻(明亮者) 川芎(五味各半兩)上除雄黃外,余五味銼焙,同雄黃為末。驚風痰壅,每服半錢或一錢,用姜汁、茶清調下。發汗,水姜蔥薄荷同煎,並投三服,取效。
如意膏 治痰喘氣促,咳嗽連聲不已,冷熱二證皆可投。
半夏(炮裂) 南星(炮裂。二味各一兩半)上二味為末,以生姜汁和勻,捻作小餅如錢樣,用慢火炙干,再為末,復取姜汁如前,經兩次炙干,仍焙為末,煉蜜丸芡實大。每服一丸至二丸,仍用姜蜜湯無時化服,有熱,以薄荷湯下。
雄黃丹 治小兒 ,喘滿咳嗽,心胸煩悶,傷熱蠲毒。
雄黃 朱砂(各一錢,另研) 杏仁(十四粒,炒) 巴豆(七粒) 豆豉(淡者,二十一粒)上杏、巴、豉三味,用米醋半盞,干姜一片指大,煮令干,研成膏,皂角一寸蜜炙焦,先去子與皮,法制牛膽一分,同雄朱與杏膏研細和勻,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每一歲兒五丸,壯者七丸,二歲十丸,淡生姜湯下。
《玉訣》貝母丸 治小兒 。
貝母 天南星(姜汁制) 人參 茯苓 甘草(炙) 白附子(各等分) 皂角子(七枚,炮)末之,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五七丸,薄荷湯吞下。
油袞丸 治小兒 及蟲積。
雷丸 五靈脂(各一分) 巴豆(十五粒,取霜)上末之,滴水丸。每三五丸麻油滾過,井水吞下。
《惠眼》內金丸 治小兒 咳嗽。
雞內金 雌黃(細研,水飛過,去水,露三日方使) 半夏(生) 延胡索(各等分)上為末,棗肉為丸,如小豆大。周歲三丸至四丸,燈心湯下。
《吉氏家傳》治奶 方天竺黃 蚌粉(炒)上件等分,研勻。蜜調涂奶頭上,與吃。
腦子散 治小兒傷風,咳嗽不住,兼治瘕呷。
大黃(一分) 郁金(二錢)上件二味,先以豬牙皂角煮一復時,取切片子,焙干為末,次入粉霜、腦子各少許,再同研令勻。每服一字,沙糖水調下,量兒肥瘦,加減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