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明七診法

類別︰子部 作者︰明•張太素 書名︰訂正太素脈秘訣

    一靜其心。二忌外慮。三均呼吸。四輕清于皮膚間。按其腑脈。五微重指于肌肉間。求其胃脈。六沉指于骨上。取其髒脈也。七察病患息數之來。或以獨遲獨疾等。為七診者非也。謂如以獨熱獨疾。為二脈者。疾乃六至脈。其疾其數。

    本自主熱。豈得獨疾獨熱為二候。遲脈本主寒。卻言獨寒獨遲為異體。全非義理。今以靈樞經中七診脈法。特為解注。

    所謂釋縛脫艱于後學人矣。忽左右手脈。大小有偏。男子左脈大。右脈小。則順。左脈小。右脈大。為逆。

    春肝琴弦似動條。夏脈枝蔓逐風搖。春弦。夏長。

    秋細風高黃葉落。冬緊只緣陽氣消。秋細。冬緊。

    春心浮浮似羽毛。夏大看看日漸高。春浮。夏大。

    秋洪遍野如流水。冬散還摧大墓牢。秋洪。冬散。

    春脾初暖軟綿綿。夏遲櫻桃步向前。春緩。夏遲。

    秋虛尺應泉下水。冬撒長流出九泉。秋虛。冬長。

    春肺之脈正微微。夏短秋光火氣低。春微。夏短。

    秋浮金色然舒艷。冬澀入墓也無疑。秋浮。冬澀。

    春腎濡弱水性旋。夏滑波濤浪近川。春弱。夏滑。

    九秋沉伏洞遲歇。十月黃河徹底堅。

    忽左右手脈。大小有偏者。女子右脈大。左脈小。為順。右脈小。左脈大。為逆。脈如雀啄者(忽滴滴而不相連。)

    如屋漏者。(忽起時如數多也。) 如蝦游者。(時復起尋如不沒。反又起也。) 如魚翔者。(如魚不行而掉尾。又身動而尾動。反又動入。) 如彈石者。(來去時壓壓而急也。) 如解索者。(動而數而隨散。次須卻結也。)

    上見此六脈至十日死。

    脈十動一止。一年。草枯時死。二十動一止。二年。桑椹赤時死。三十動一止。三年。谷雨時死。四十動一止。四年。春草盛時死。五十動一止。五年內死。若動數遇此脈者。安而壽長。無恙也。五十動不止者。為呼吸。為一息。肉得五至。閏以大息。生壽。

    脈有氣血之光。氣血盛。則脈盛。氣血衰。則脈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散。則脈弱。氣血平。

    則脈緩。脈澀者。少血多氣。脈滑者。少氣多血。脈微細者。血氣俱少。脈盛大者。血盛氣反。但凡脈微不可吐。脈虛細者不可下人形盛脈細氣。少不足以息者。形瘦脈大。胸中多氣者死。形氣相得者生。三五不調者死。男子脈以弦長。

    和滑為本。由胃脈壯實。資生髒腑之脈氣。故壽無恙。如脈之來軟弱無力者。為虛脈。緊牢有力者。為實。出此為虛。

    入此為實。言者為虛。不言者為實。緩者為虛。急者為實。癢者為虛。痛者為實。外痛內快。為外實內虛。內痛外快者為內實外虛邪氣盛則實。精氣脫則虛。凡人之脈盛。皮熱腹脹。前後不通。悶瞀。此謂五實。脈細。皮寒氣少。泄痢前後。飲食不入。此謂五虛也。其五實五虛者。皆死候也。五實者。乃五髒之實也。五虛者。乃五髒之虛也。五實之所屬者。脈盛心也。皮熱。肺也。腹脹。脾也。前後不通。腎也。心悶瞀。肝也。五虛之所屬者。脈細。心也。皮寒。肺也。

    氣少。肝也。泄瀉前後。腎也。飲食不入。脾也。此五實五虛之證也。既惡時。有生者何。虛者漿粥入胃。泄住而痢止。

    則虛者活。實者身得汗。而胃膈寬。則實者生。平調病法也。


如果你對訂正太素脈秘訣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訂正太素脈秘訣》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