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小腸氣痛。
玄胡索 胡椒上為末,每服二錢,酒水各半盞煎服。
小腸膀胱腫,香附子末,海藻湯調下。
又方四聖散 治疝氣,外腎腫脹。
茴香(炒) 穿山甲(炒) 全蠍(炒) 南木香上等分為末,酒調二錢。一服痛住,甚妙。
又方:燈龍草、連梗葉,摶一握許入罐內,又入槌碎生姜一塊大,及生酒同煎,空心熱服。
又方:五苓散去肉桂,加黑牽牛、桔梗、車前子,名蟠蔥散,數服妙。
又方:食茴香、乳香末、豬苓、桔梗、木通、甘草等分,加燈心一握,淡竹葉勻煎,多服取效。
治偏墜疝氣方,先服復元通氣,次五苓散,各三錢;去桂加黑牽牛、吳茱萸,湯泡,等分;如脹,加陳枳殼,麥夫略炒;痛甚,加八角茴香煎服。
治紫癜風,硫黃一兩,醋煮一日,海螵蛸三個,同研為末。浴後,以生姜蘸藥熟擦患處,須謹風少時,數度斷根。
又方:知母磨醋擦。
吐血咯血,側柏葉,瓦上焙干為末,米飲調下三錢,三五服效。
一方:蓮葉焙干為末,米飲調下二錢許。
又方:鍋底墨 過,研細,井花水調下。
骨鯁,乳香二錢,研細,水調,吞數口。
一方:沙糖噙化,細細咽之,其鯁自下。又苧根(即緝布者。)同所鯁骨之肉煎湯下。又宿砂仁、甘草,干嚼咽下;又樸硝咽之。若治魚骨,以魚骨置頭頂心即下。
又方:不問雞魚骨鯁,樸硝研細,對入雞甦丸如彈子大,仰臥噙化三五丸,自然化去。
誤吞針,磁石一塊,呵之即出。又多食豬羊肥肉自瀉出。
小兒誤吞錢,用炭燒紅,急搗為末,煎湯呷之立效。
誤吞鐵石、骨刺不下,危急者,用王不留行、黃柏,去粗皮,等分為末,浸、蒸餅,丸如彈子大,青黛為衣,以線穿掛當風處。每服一丸,冷水化開灌下。
毒蛇傷,急飲好醋一二碗,令毒瓦斯不隨血走,或飲清油一二盞亦可。然後用藥或用頭繩扎定傷處兩頭,次用白芷為末,白水調下半兩許服之,頃刻咬處黃水出盡,腫消皮合。
一方:雄黃為末涂之,又用水調服亦可。
又方:白礬、雄黃、黃蠟,等分為末,成丸如指頭大。每遇著傷處,于香匙上溶熱,滴于瘡上,或以竹管桉上滴入,則毒不散尤妙。
治百蟲入耳,搗韭菜汁和醋灌耳中。又以火熨桃葉塞耳立出。又清油灌耳中即出。又割雄雞冠血滴入耳。
耳中血出,龍骨末吹入耳中,或白礬枯為末,入麝吹之即止。
耳中常潤濕及出膿或黃水者。
黃丹(一錢,炒) 赤芍藥(二錢半) 凌霄花(二錢半)
上總為末,吹入耳中。如不退加:
白礬(一錢,枯) 胭脂(一字) 五倍子(二錢半,焙) 全蠍
上為末,同吹入即干。
耳聾久不聞聲。
緊磁石(一豆大) 麝香(一字) 駝鶴油(竹筒收)上用新綿裹了,塞于所患耳內,口中餃少生鐵,覺耳內風雨聲即愈。需作三五次方可。
惡蟲叮咬,大紙捻一個,麻油點燈照燻傷處,其毒盡入油煙內。
誤吞馬蝗蜞致腹痛者,用田泥為丸,以水吞下,其蟲必隨土瀉出也。
蜘蛛瘡,用羊乳敷其上,或用清油搽之即安。
顛狗咬,韭菜根搗汁多服。又桃白皮煎服或灸傷處三五壯。又真膽礬為末,貼瘡上立愈蜈蚣咬,嚼茱萸擦之。又雞糞涂。又生姜汁調蚌粉搽。又以力斫桑樹皮取汁涂立愈好。
又疼
亦可用此燻極驗。
黃蜂蜇,以熱酒洗之立效,或用清油搽上。
虎傷,先吃清油一碗,次用油洗瘡口,又以干葛煎水洗,又沙糖水調涂,仍服沙糖水一兩碗。
蛇傷服藥。
細辛(五錢) 白芷(五錢) 雄黃(二錢半)上為末,入麝香少許。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又方:貝母為末,酒調冷服。能飲者,盡量飲之。須久,酒因傷處為流清水,候出水盡,卻以藥滓敷瘡上即愈矣。
湯火傷,水磨炭末涂,或磨土朱涂,或用真桐油涂,又用百葉搗爛敷痛處,黃蜀葵花葉搗敷。
凡湯火傷,急向火炙,雖痛強忍,一食頃即不痛。又不可以冷水、冷物拓之,熱氣不出必爛人肉,切宜保之。
刀斧傷,損血不止、痛難忍者,用蔥白鍋內炒熱,搗爛乘熱縛定,痛與血隨止。蔥冷再換,又方:鍋底墨, 研敷之。又白芨、石膏(炒,)同為末,摻瘡上,亦可收口。
又方:無名異末搽。
治閃拗手足疼痛,生姜爛搗,和面炒熱盒之,加蔥白炒。
物入眼中不出,清水磨好墨,點眼角即出。
耳出膿水,生白礬末吹入耳中,日三次立效。
針鐵竹木刺入肉不出者,干烏羊尿十數粒為末,水調後敷其上,痛即住,刺自出。
一方:嚼粟子黃敷之。
一方:竹木刺入肉,黑豆研爛,水調涂之。
又方:蓖麻子仁爛研,先以絹帛襯傷處,然後敷藥,時時看之。若見刺出即放之,恐藥緊弩出好肉。或加白梅肉,同研敷妙。
冬月手足皸裂,白芨末水調塞之。忌三五日不犯水。
治寒足跟凍爛,五月五日午時用姜蔥艾揩一時許,更不再發矣。
治牙痛,青蒿一握,水一碗煎至半碗,待溫漱之,疼即止。
一方:良姜、草烏,二件為末,揩齒有涎即吐,不可吞,吐涎畢,以鹽湯嗽口。
又方:蟲牙、風牙,吃藥有陰陽虛實服之。春,正氣散;夏,敗毒散加大黃、枳殼;秋冬,五積散、消風散。
去蟲積,檳榔一味為末,蜜水調下。令患者先日少吃飯,臨晚亦勿食,次早五更服之。
穿掌毒,新桑葉研爛包盒上,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