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飲大綱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瑰寶苑 《醫源》

    飲者,水氣也。身中有飲,猶地中有水。地非水不能灌溉萬物,人非飲不能滋潤百骸。但地中之水流行則為泉為潮,長發萬物,壅塞則停污,橫決則泛濫,反為萬物之害矣。身中之飲,運行則為津為液,滋養百骸,瘀滯則脹滿,逆行則嘔吐,反為百骸之病矣。然水之所流行者,土中之陽為之也,陽衰則泛濫,陽郁則停污。飲之所以運行者,脾中之陽為之也。陽衰則脹滿,陽郁則嘔吐。故經雲︰太陰所至為積飲,否隔畜滿。又雲︰中滿腹大,其發濡滯,誠以太陰所至純是濕土用事,濕甚則陰衰,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又不能散精上歸于肺。飲與濕合,遂隨經橫流而病成矣。然濕性就下,雖有五髒留伏之不同,未有不本于脾者也。隨脾經而下決小腸,丙火搏擊于內,以至瀝瀝有聲,謂之痰飲,猶水之畜積,溝渠郁蒸而敗濁也。隨脾經而旁決于少陽,阻抑左旋之道,以致咳唾引痛,謂之懸飲。猶水之壅過高原而為懸河也,隨脾經而外決四肢,郁于皮毛,肌肉,當汗出而不汗出,以至身體疼痛,謂之溢飲,猶水之不歸河道,汪洋四出而為洚水也。隨脾經而上決于胸中,阻其宗氣,致短氣不得臥,以至其形如腫,謂之支飲,猶水之不趨汀海,別開一逕而為支河也。總之飲為陰體,以陽為用,陽衰則失其所用而飲愈甚。飲甚則害其所用而陽愈困。故水在心則心之陽受困,不能傳化于小腸,致堅築短氣。水在肺則肺之陽受困,不能傳化于大腸,致吐涎沫。水在脾則脾之陽受困,不能傳化于胃,致少氣身重。水在肝則肝之陽受困,不能傳化于膽,致脅滿嚏痛。水在腎則腎之陽受困,不能傳化于膀胱,致心下悸。五髒之陽一虧,皆足以為害。而所以統攝渚經之水者,尤當專責其中州。蓋陽盛則土足以制水,陽衰則水反足以侮土,使不早維昏墊之災,急思奠安之法,始而傷于在表之陽,繼而傷于在里之陽,始而傷于五髒之陽,繼而傷于胸中之陽,幾何不橫流四決,神州陸沉者哉!


如果你對瑰寶苑 《醫源》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瑰寶苑 《醫源》》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