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脈訣非叔和書

類別︰子部 作者︰明•李時珍 書名︰脈訣考證

    晦庵朱子曰:古人察脈非一道,今世惟守寸關尺之法。所謂關者多不明,獨俗傳脈訣,詞最鄙淺,非叔和本書,乃能直指高骨為關。然世之高醫,以其書贗,遂委棄而羞言之。(跋郭長陽書)

    東陽柳貫曰:王叔和撰脈經十卷,為醫家一經,今脈訣熟在人口,直謂叔和所作,不知叔和西晉時尚未有歌括,此乃宋之中世人偽托,以便習肄爾。朱子取其高骨為關之說,不知其正出脈經也。

    廬陵謝縉翁曰:今稱叔和脈訣,不知起于何時,宋熙寧初,校正脈經,尚未有此,除孔碩始言脈訣出而脈經隱,則脈訣乃熙寧以後人作耳。惟陳無擇三因方,言高陽生剽竊作歌訣,劉元賓從而和之,其說似深知脈經者,而又自著七表八里九道之名,則陳氏亦未嘗詳讀脈經矣。

    河東王世相曰:診候之法不易精也。軒岐微蘊,越人、叔和撰難經、脈經,猶未盡泄其奧,五代高陽生著脈訣,假叔和之名,語多 牾,辭語鄙俚,又被俗學妄注,世醫家傳戶誦,茫然無所下手,不過借此

    求食而已,于診視何益哉。

    雲間錢溥曰:晉太醫令王叔和著脈經,其言可守而不可變。及托叔和脈訣行,而醫經之理遂微。蓋叔和為世所信重,故假其名而得行耳。然醫道之日淺,未必不由此而誤之也。


如果你對脈訣考證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脈訣考證》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