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膏通利水道治三焦腸胃濕熱為病與金仙膏相輔而行如虛者參用健脾膏○膏主納凡胸膈不寬欲進飲食者須金仙此膏主出凡欲宣導二腑者須此膏二膏不可偏廢)統治暑水停不散。(停水者飲水過多停蓄而成也在上干嘔而陽水入則吐在中心下痞滿而痛在下熱入膀胱小便不利○又水停心下上于頭則眩凌于心則悸侵于肺則咳傳于胃則嘔溢于皮膚則為腫漬胃則為泄膏分上中下貼再加藥○按病必究其所因如水病不知其水見嘔治嘔見咳治咳見痞滿泄瀉即治痞滿泄瀉襲用套頭方藥似是實非所謂粗工不識病源也錄此以見因之不同宜審)或為怔忡。
(即悸也膏貼心口)干嘔而吐。(用生姜半夏為團擦後貼)痞滿而痛。(貼痛處或糝黃連半夏末)痰飲。(用控誕丹加膏內貼)水氣喘咳。(用甦子葶藶半夏桑皮木通黑丑椒目煎抹胸口再貼膏)水結胸。(用生姜擦後貼或用文中凝雪湯法或即用十棗湯煎抹後貼)陽黃膽。(貼胸臍○文中方)陽水腫滿。(貼心臍○文中有方)熱脹。(貼胸臍○文中有方或用白術濃樸姜黃黃芩黃連枳實半夏知母青皮陳皮木通澤瀉桔梗大黃木香砂仁煎抹後貼或研末加麝香以淡姜水調敷滿腹○以上皆參用金仙膏)小便黃赤。(濕熱重膏貼胸臍及臍下用麥冬竹葉木通煎抹胸)或少腹滿急。(濕熱下注膏貼少腹)或尿澀不行。(用黃芩車前子木通黑山梔等利水之藥煎湯洗臍下貼)或熱淋。(糝硝石末貼臍下參用清陽金仙兩膏貼胸臍二膏皆能通淋○文中亦有方)大便。溏泄。(濕勝也膏貼臍上或用金仙膏)或便秘不通。(熱勝也膏貼臍上及臍兩旁即天樞穴也或糝芒硝貼水氣重者用枳殼檳榔大黃黑丑煎抹後貼或研末雞清調敷參用文中通大便方)或腸痔。(濕熱下注膏貼臍上參用清陽膏貼肛門)又肩背沉重肢節疼痛。(濕熱相搏膏貼背心及痛處)香港腳腫痛。(濕熱分爭濕則腫熱則痛膏貼臍上及痛處再加蒼柏散敷香港腳入腹沖心者加吳萸木瓜檳榔大黃食鹽炒熨並縛或調敷腹入腎者目額黑腰腫尿閉上喘加附子津唾調涂足心引熱下行)婦人帶下(由濕熱者膏貼臍上臍下再酌加藥)○外癥濕熱凝結成毒。成濕熱爛皮皆可用。○上貼心口。中貼臍眼並臍兩旁。下貼丹田及患處。
蒼術(五兩) 生半夏 防己 黃芩 黃柏 苦葶藶 甘遂 紅芽大戟 芫花 木通(各三兩)當歸 赤芍 黃連 川郁金 苦參 知母 商陸 枳實 連翹 檳榔 郁李仁 大腹皮 防風 細辛 杏仁 膽南星 茵陳 白丑頭 花粉 甦子 獨活 青皮 廣陳皮 本 栝蔞仁 柴胡 地骨皮 白蘚皮 丹皮 靈仙 旋復花 生蒲黃 豬苓 牛蒡子 馬兜鈴 白芷 升麻 川楝子 地膚子 車前子 杜牛膝 香附子 萊菔子 土茯苓 川萆 生甘 草海藻 昆布 瞿麥 蓄 木鱉仁 蓖麻仁 干地龍 土狗 山甲(各一兩) 發團(二兩) 浮藻(三兩) 延胡 濃樸(附子) 烏藥(各五錢) 龜板(三兩) 飛滑石(四兩)生姜母草 諸葛菜 車前草 馬齒莧 黃花地丁(鮮者各一斤) 鳳仙草全株(干者用二兩) 九節菖蒲 花椒 白芥子(各一兩) 皂角 赤小豆(各二兩)○兩共享油三十斤分熬丹收○再入鉛粉(炒一斤) 提淨松香(八兩) 金陀僧 生石膏(各四兩) 陳壁土 明礬 輕粉(各二兩)官桂 木香(各一兩) 牛膠(四兩酒蒸化如清陽實下法)○如外癥拔毒收水可加黃蠟和用。又龍骨牡蠣皆收水亦可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