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之有素問靈樞。猶吾儒之有六經語孟也。病機之變。萬有不齊。悉範圍之。不外是也。古之宗工與今之能手。
師承其說。以之濟世壽民。其功不可究殫。顧吾儒率專精制舉。以是為方技。而莫之或習。即涉獵亦未嘗及之。愚謂先王之制六經。凡以為民也。有詩書禮樂以正其德。復有刑政以防其淫。其間不順于軌者。雖殺之而罔或惜焉。然其要則歸于生之而已。至于夭厲為災。疾病愁苦。坐視其轉死而莫之救。而禮樂刑政之用。于是乎或窮。是以上古聖人作為醫術。用以斡旋氣運。調劑群生。使物不疵癘。民不夭札。舉世之所恃賴。日用之所必需。其功用直與禮樂刑政相為表里。
顧安得以為方技之書而忽之歟。況其書理致淵深。包舉弘博。上窮蒼七政之精。下察風水五方之宜。中列人身賅存之數。與夫陰陽之闔闢。五行之勝復。可以驗政治之得失。補造化之不齊。非深于性命之旨者。其孰能與于斯乎。第全書浩衍。又隨問條答。不便觀覽。雖岐黃專家。尚望洋意沮。況于學士大夫乎。余衡泌之人。無事棄日。不揣固陋。竊欲比類而分次之。偶見滑伯仁有素問鈔一編。其用意頗與余同。然而割裂全文。更為穿貫。雖分門類。而凌躐錯雜。遂失原書之面目。得無疑誤後學而獲罪先聖也乎。又謂兩經從未有合編者。特為珠聯。以愚意條析。分為九類。雖有刪節。
而段落仍舊。下注出于某篇。不敢謬為參錯。其存者要以適用而止。且參酌諸注。務令簡明。使讀者了然心目。聊取反約之意。以就正于有道雲爾。
時康熙己巳夏日汪昂題于延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