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五十七難

類別︰子部 作者︰清•葉霖 書名︰難經正義

    五十七難曰:泄凡有幾,皆有名不?然:泄凡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腸泄,有小腸泄。有大瘕泄,名曰後重。

    泄,利也。其證有五,故有五泄之名。後重者,專指大瘕泄而言。蓋腎邪下結,氣墜不升故也。此五泄之目,下文詳之。

    胃泄者,飲食不化,色黃。

    胃泄者,甲木之克戊土也。胃主納谷,風木之邪乘之,胃腑郁迫,水谷不化,必脈弦腸鳴。

    黃者,胃土之色。經曰:春傷于風,夏生飧泄者是也。

    脾泄者,腹脹滿泄注,食即嘔吐逆。

    脾泄者,脾土濕寒,不能蒸水化氣,故水谷並下,脹滿泄注也。食即嘔吐者,脾弱下陷,則胃逆也,必所下多水,脈緩,腹不痛。經曰:濕甚則濡泄者是也。

    大腸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腸鳴切痛。

    大腸泄者,腸虛氣不能攝,故胃方實,即迫注于下,窘迫不及少待也。色白者,大腸屬庚金,白,金之色也。腸鳴切痛者,氣不和則攻沖,故鳴而痛也。經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者是也。

    小腸泄者,溲而便膿血,少腹痛。

    小腸泄者,小腸屬丙火,不化寒水。郁于濕土之中,內熱淫蒸,膿血腐化。又小腸與心為表里,心主血,蓋氣不相攝,而便膿血,小便亦不禁也。小腸之氣郁沖,下達膀胱,膀胱近少腹,故少腹痛也。此即血痢之類耳。

    大瘕泄者,里急後重,數至圊而不能便,睫中痛,此五泄之要法也。

    大瘕泄者,邪氣結于下,成瘕而不散也。里急後重者,腸氣急迫;肛門重墜也。數至圊而不能便者,皆結不散,故欲便而不爽也。睫中痛者,乃濕郁為熱,大便氣不能達,則移于小便也。此即古之滯下,今名痢疾者是也。


如果你對難經正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難經正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