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陽盛格陰癥。內經所謂大實有羸狀是也。
【榮齋按】本節所謂“大實有羸狀”,其病理機轉,原文不加幫助,特根據現代學說補充如下:凡大實大熱之癥,則體內各組織各官能必異常興奮亢進,亢進之極,則物質與勢力的消耗必多;于是,它結果勢必陷于疲勞及衰弱。譬如散溫機能亢盛,汗腺分泌太多,它結果必至汗腺疲勞,失掉收縮作用,所以有自汗不止的狀態。又如心髒弛張亢進,則噴射于體表末梢之血液必多,以事救濟,結果亢進之極,也必發現了神經衰弱,所以脈搏終至遲細無力;體溫過于放散,其結果必至造溫機能應付不及,而陷于疲憊及衰弱,始而全身壯熱者,繼則肢冷如冰了。這都是體內的物質和勢力消耗太多,又沒有別的給它補充,勢必至于反熱為虛,反熱為寒的階段,而呈現出“大實有羸狀”的假證。題材所說“血真實而氣假虛”,是不夠明確的。至于上節所謂“陰盛格陽癥”,其病理機轉,即是熱力外越。它的證狀,最難辨別;根據惲鐵樵先生經驗說:“凡陰盛格陽大虛盛候之病,色、脈、證三項,必有異乎尋常之現象,與其病候不相應。例如:陽明面赤,脈則洪滑,色與脈相應也,神氣則見有余;戴陽為病,面如妝朱,脈數甚,無圓滑意,色與脈均異常,而神色若明若昧,色與脈不相應矣。若當衰弱而見衰弱癥象為相應,衰弱而見有余癥象──且有余異常,即是不相應;不相應,大虛之盛候也。”(見惲鐵樵藥物講義)我認為本書中這兩節最簡略,簡略得不成文理,主題也不夠相稱;本章第七、八兩節,也不能自圓其說。這四節,可說是全書中最難于理解的。
總而言之。純虛證不多見。純實證則常有。虛中夾實。雖通體皆現虛象。一二處獨見實證。則實癥反為吃緊。實中夾虛。雖通體皆現實象。一二處獨見虛癥。則虛證反為吃緊。景岳所謂獨處藏奸是也。醫必操獨見以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