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梔子湯類•五 梔子豉湯(一)

類別︰子部 作者︰清•徐靈胎 書名︰傷寒論類方

    梔子(十四枚,擘)香豉(四合,綿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梔子,得二升半,納豉,煮取升半,去渣,分為二服,溫進一服,得吐者,止後服。此劑分兩最小,凡治上焦之藥皆然。

    發汗吐下後,諸法俱用,未必皆誤,而正氣已傷矣。虛煩不得眠,虛為正氣虛,煩為邪氣擾。發汗吐下,實邪雖去,而其余邪,因正氣不充,留于上焦,故陽氣擾動而不得眠也。若劇者,必反復顛倒,心中懊,反復顛倒,身不得寧也;心中懊,心不得安也。梔子豉湯吐之。此非汗下之所能除者,吐之而痰涎結氣,無不出矣。

    按:汗、吐、下之後,而邪未盡,則不在經而在肺胃之間,為有形之物,故必吐而出之,反復顛倒,心中懊。摩寫病狀,何等詳切,凡醫者之于病患,必事事體貼,如若身受之,而後用藥無誤。

    發汗若下之,而煩熱胸中窒者,煩熱且窒,較前虛煩等象為稍實。梔子豉湯主之。

    傷寒五、六日,大下之後,誤治。身熱不去,心中結痛者,未欲解也。外內之邪,俱未解,結痛更甚于窒矣。梔子豉湯主之。按:胸中窒,結痛,何以下用小陷胸?蓋小陷胸癥,乃心下痛,胸中在心之上,故不得用陷胸。何以不用瀉心諸法?蓋瀉心癥乃心下痞,痞為無形,痛為有象,故不得用瀉心。古人治病,非但內外不失厘毫,即上下亦不逾分寸也。

    陽明病,脈浮而緊,咽燥口苦,胸滿而喘,發熱汗出,不惡寒,反惡熱身重,以上皆陽明本癥,非因誤治而得者。若發汗則躁,心憒憒反譫語,汗多陽虛。若加燒針,必怵惕、煩躁不得眠,即前以火逼汗,亡陽驚狂之意。若下之,則胃中空虛,客氣動膈,心中懊,以前因用三法,未必合度,故病不解,各有現癥如此。舌上苔者,此句乃要訣,舌上有白苔,則胸中有物,而可用吐法。否則,邪尚未結,恐無物可吐也。梔子豉湯主之。

    陽明病,下之,其外有熱,表邪未盡。手足溫,不結胸,無實邪。心中懊,饑不能食,痰涎停結。但頭汗出,陽邪在上,欲泄不泄。梔子豉湯主之。

    下利後,更煩,按之心上濡者,濡者,濕滯之象,非窒非痛也。為虛煩也,宜梔子豉湯。


如果你對傷寒論類方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傷寒論類方》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