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五 井滎俞經合圖

類別︰子部 作者︰明•王九思 書名︰難經集注

    (此圖明其經絡始終五髒六腑之原。)手厥陰心包絡之經。起于中沖穴。在手中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天池穴。在腋下乳後一寸。著脅肋間是也。

    \r圖\pt40a17.bmp\r手太陰肺之經。起于少商穴。在手大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中府穴。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是也。

    \r圖\pt40a18.bmp\r手陽明大腸之經起于商陽穴。在手大指次指之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迎香穴。在鼻孔旁禾上是也。

    \r圖\pt40a19.bmp\r手太陽小腸之經。起于少澤穴。在手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是也。終于听宮穴。在耳內珠子上是也。

    \r圖\pt40a20.bmp\r手少陽三焦之經。起于關沖穴。在手小指次指之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耳門穴。在耳前起肉缺者是也。

    \r圖\pt40a21.bmp\r手少陰真心之經。起于少沖穴。在手小指內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極泉穴。在腋下筋間動脈是也。

    \r圖\pt40a22.bmp\r靈樞經曰。少陰獨無俞者不病乎。言外經病而髒不病也。是治外不治內也。故少陰真心應君火之位。故不治內而治外也。

    足厥陰肝之經。起于大敦穴。在足大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期門穴。在不容旁一寸五分二肋端是也。

    \r圖\pt40a23.bmp\r足陽明胃之經。起于厲兌穴。在足大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頭維穴。在面五行額角發際本神旁一寸五分是也。

    \r圖\pt40a24.bmp\r足太陽膀胱之經。起于楮明穴。在目內淚孔邊是也。終于至陰穴。在足小指外側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

    \r圖\pt40a25.bmp\r足少陰腎之經。起于涌泉穴。在足心陷中。屈足卷指宛宛中是也。終于俞府穴。在璇璣旁二寸巨骨下是也。

    \r圖\pt40a26.bmp\r足少陽膽之經。起于竅陰穴。在足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瞳子穴。在目外五分是也。

    \r圖\pt40a27.bmp\r足太陰脾之經。起于隱白穴。在足大指內側之間。去爪甲角如韭葉是也。終于大包穴。在淵腋下三寸九肋間是也。

    \r圖\pt40a28.bmp\r六十七難曰。五髒募皆在陰。而俞在陽者。何謂也。然。陰病行陽。陽病行陰。放令募在陰。俞在陽。

    丁曰。人背為陽。腹為陰。是言五髒俞皆在陽者。背俞也。故肺俞二穴。在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心俞二穴。在第五椎下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肝俞二穴。在第九椎下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脾俞二穴。在第十一椎下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腎俞二穴。在第十四椎下兩旁。相去同身寸之一寸五分是也。肺之募。中府二穴。在雲門下一寸乳上三肋間是也。心之募。巨闕一穴。在鳩尾下一寸是也。脾之募。章門二穴。在季脅下直齊是也。肝之募。期門二穴。在不容兩旁一寸五分是也。腎之募。京門二穴。在腰中季脅本是也。楊曰。腹為陰。五髒之募皆在腹。故雲募皆在陰。背為陽。五髒之俞皆在背。故雲俞皆在陽。五內有病。則出行于陽。陽俞在背也。外體有病。則入行于陰。陰募在腹也。故針法雲。從陽引陰。從陰引陽。此之謂也。

    六十八難曰。五髒六腑。各有井滎俞經合。皆何所主。然。經言所出為井。所流為滎。所注為俞。所行為經。所應為合。井主心下滿。

    呂曰。井者木。木者肝。肝主滿也。虞曰。井法木以應肝脾。位在心下。今邪在肝。肝乘脾。故心下滿。今治之于井。不令木乘土也。

    滎主身熱。

    呂曰。滎者火。火者心。心主身熱也。虞曰。滎為火以法心。肺屬金。外主皮毛。今心火灼于肺金。故身熱。謂邪在心也。故治之于滎。不令火乘金。則身熱必愈也。

    俞主體重節痛。

    呂曰。俞者土。土者脾。脾主體重也。虞曰。俞者。法土應脾。今邪在土。土必刑水。水者腎。腎主骨。故病則節痛。邪在土。土自病則體重。宜治于俞穴。

    經主喘咳寒熱。

    呂曰。經者金。金主肺。肺主寒熱也。虞曰。經法金應肺。今邪在經。則肺為病。得寒則咳。得熱則喘。今邪在金。

    金必刑木。木者肝。肝在志為怒。怒則氣逆乘肺。故喘。何以然。謂肝之支別。從肝別貫膈上注肺。脈要精微論曰。血在脅下。令人喘逆。此之謂也。治之于經。則金不刑于木矣。

    合主逆氣而泄。

    呂曰。合者水。水主腎。腎主泄也。虞曰。合法水應腎。腎氣不足。傷于沖脈。則氣逆而里急。腎主開竅于二陰。

    腎氣不禁。故泄注。邪在水。水必乘火。火者心。法不受病。肝木為心火之母。為腎水之子,一憂母受邪。二憂子被刑。

    肝在志為怒。憂則怒。怒則氣逆。故也。此五行更相乘克。故病有異同。今治之于合。不令。水乘火。則肝木不憂。故氣逆止。邪不在腎。則無注泄。以上井滎俞經合。法五行應五髒。邪湊其中。故主病如是。善診者審而行之。則知自病。

    或相乘虛則補之。實則瀉之。

    此五髒六腑。其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

    丁曰。此是五髒井滎俞經合也。經言井主心下滿者為肝病。即逆滿。當取其諸井以主其心下滿也。滎主身熱者。滎者、火也。故身熱。當取其諸滎以主其熱也。俞主體重節痛。俞者、土也。故令體重節痛。當取其諸俞以主其體重節痛也。經主喘咳寒熱。經者、金也。故喘咳而發寒熱。當取其諸經以主其喘咳寒熱也。合主逆氣而泄。合為水。水主泄。

    當取其諸合以主逆氣而泄也。虞曰。以上井滎俞經合之生病。各根據其時而調治之。謂四時之邪。各湊滎俞中留止也。


如果你對難經集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難經集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