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曰。天地者。陰陽之本也。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故陰陽不測謂之神。神用無方謂之聖。倘不知此。謂天自運乎。地自處乎。豈足以語造化之全功哉。大哉干元。
萬物資始。至哉坤元。萬物資生。所以天為陽。地為陰。水為陰。火為陽。陰陽者。男女之血氣。水火者。
陰陽之征兆。惟水火既濟。血氣變革。然後剛柔有體。而形質立焉。經所謂天復地載。萬物悉備。莫貴乎人。
人稟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故人生于地。懸命于天。人生有形。不離陰陽。蓋人居天之下地之上氣交之中。
不明陰陽而望延年。未之有也。何則。蒼天之氣。不得無常也。氣之不襲。是謂非常。非常則變矣。王注曰。
且蒼天布氣。尚不越于五行。人在氣中。豈不應于天道。左傳曰。違天不祥。系辭雲。一陰一陽之謂道。老子曰。萬物負陰而抱陽。故偏陰偏陽謂之疾。夫言一身之中。外為陽。內為陰。氣為陽。血為陰。背為陽。
腹為陰。腑為陽。髒為陰。肝心脾肺腎五髒皆為陰。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六腑皆為陽。蓋陽中有陰。陰中有陽。
豈偏枯而為道哉。經所謂治心病者。必求其本。是明陰陽之大體。水火之高下。盛衰之補瀉。遠近之大小。
陰陽之變通。夫如是惟達道人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