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附後賢治中寒方論變法 始得陰毒候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琥 書名︰中寒論辯證廣注

    陰證略例曰。陰毒本腎氣虛寒。因欲事。或食生冷物。而後傷風。內既伏陰。外又感寒。或先感外寒。而後伏陰。

    內外皆陰。則陽氣不守。遂發頭痛。腰重。眼楮疼。身體倦怠。不甚熱。四肢厥。逆冷額上及手背。冷汗不止。或多煩渴精神恍惚。如有所失。二三日間。或可起行。不甚覺重。診之。則六脈沉細而疾。尺部短小。寸口或無。若服涼藥。

    則渴轉甚。燥轉急。有此證者。急服還陽退陰之藥。即安。惟補虛和氣而已。宜服正元散。退陰散。五勝散。陰證不宜發汗。如氣正脈大。身熱而未瘥。用藥發汗無妨。或寸口小而尺脈微大亦同積陰感于下。則微陽消于上。故其候沉重。

    四肢逆冷。腹痛轉甚。或喉不利。或心下脹滿。結硬躁渴。虛汗不止。或時狂言。爪甲面色青黑。六脈沉細。而一息七至以來。有此證者。速宜于氣海關元二穴。灸三二百壯。以手足和暖為效。仍服金液丹。來復丹。玉女散。還陽散。退陰散之類。隨證用之。沉困之候。六脈附骨。取之方有。按之即無。一息八至以上。或不可數。至此。則藥餌難為功矣。

    但于臍中灼艾半棗大。三二百壯以來。手足不和暖。則以硫黃及熱藥助之。若陰氣散。陽氣來。漸減熱藥而和治之。

    琥按上論雲。頭痛眼楮疼。此陽明經有風寒也。且內食生冷物。亦傷陽明之府。陽明之氣上逆。故發頭痛眼楮疼。

    但其疼不甚。乃內傷重而外感輕也。若治外感。則誤甚矣。至其雲或多煩渴躁渴。必不能消水。喜飲熱湯以自救。或喉不利。必口中無熱臭之氣。或腹痛轉甚。心下脹滿結硬。必喜手按。及欲得熱物以熨之。或時狂言。必聲不甚揚。方為內傷生冷。外中寒邪。不作郁熱。全是陰寒之證。始宜服還陽退陰之藥。及灼艾法。可無疑也。○正元退陰五勝等散。

    方附後。又玉女散。還陽散。皆不可考。金液丹。出和劑局方。見本草石硫黃下。來復丹。亦出和劑局方。今從元戎中采附于後。


如果你對中寒論辯證廣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中寒論辯證廣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