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下 附後賢治中寒方論變法 (蘊要)人參三白湯方

類別︰子部 作者︰清•汪琥 書名︰中寒論辯證廣注

    白術白茯苓白芍藥(俱中)人參(上)生姜(三片)大棗(二枚)上煎法同前。脈沉足冷。加附子半個。

    琥按上方。本系溫補脾胃之劑。加附子。則兼暖下焦虛寒矣。吳氏雲雲。必其人不但服涼藥太過。兼受攻克已極。

    中氣虛冷。故暫用熱補以取效。因有伏火。余熱不清。仍用黃連石膏等藥調之。則知前加姜附。亦為太過。非正治之法也。學人倘遇此等證。還當細審。不可亂投湯藥也。

    準繩雲。陰黃。身冷汗出。脈沉而黃。乃太陰經中濕亦有體痛發熱者。身如燻黃。終不如陽黃之明如橘子色也。當叩其小便之利與不利。小便自利。術附湯。小便不利。大便反快者。五苓散。

    略例雲。傷寒病遇太陽太陰司天若下之太過。往往變成陰黃。一則寒水太過。水來犯土。一則土氣不及。水來侵之。

    多變此疾。一則茵陳茯苓湯。加當歸桂枝。二則茵陳橘皮湯。加姜術半夏。三則茵陳附子湯。四則茵陳四逆湯。五則茵陳姜附湯。六則茵陳吳茱萸湯。

    趙宗顏因下之太過。生黃。脈沉細遲。無力。次第用藥。至茵陳附子湯大效。

    趙秀才因下之早。黃病脈寸微尺弱。身冷。次第用藥。至茵陳四逆湯大效。

    準繩按海藏次第用藥者。謂先投茵陳茯苓湯。次投茵陳陳皮湯。又次投茵陳附子湯也。趙秀才次第仿此。


如果你對中寒論辯證廣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中寒論辯證廣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