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因類 ﹝附﹞強中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雜病廣要

    強中病者,睫長興盛不痿,精液自出,是由少服五石,五石熱住于腎中,下焦虛。少壯之時,血氣尚豐,能制于五石。及至年衰,血氣減少,腎虛不復能制精液。若精液竭,則諸病生矣。(《病源論》)玉睫硬不痿,精流無歇,時時如針狀者,捏之則脆碎,此為腎滿漏疾。治用韭子、破故紙各一兩為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每日三次,愈即住服。(《雞峰》)(按:《本草綱目》引夏子益《奇疾方》,腎滿作腎滯。)強中多因耽嗜色欲,及快意飲食,或服丹石,真氣既脫,藥氣陰發,致煩渴引水,飲食倍常,陰氣常興,不交精出,故中焦虛熱注于下焦,三消之中最為難治。(《得效》)(按:消渴、強中蓋是別證,此說可疑。)強陽不倒,屬命門火實,孤陽無陰所致,此證多不治。忌補氣、溫、熱,宜苦寒、甘寒、咸寒。(《本草經疏》)強陽不倒,此虛火炎上,而肺金之氣不能下行故爾。若用黃柏、知母二味,煎湯飲之,立時消散。(《石室》)強中,有肝火盛強,有金石性發。其證睫盛不衰,精出不止,多發消渴癰疽。若因下焦伏火,宜用知母、生地、麥冬、黃芩、黑參、甜桔梗、黃連、栝蔞根、地骨皮、石膏、生甘草、大豆、豬腎之類,以解毒為主。若因腎虛肝熱,宜用熟地、龜板、丹皮、茯苓、黑參、沙參、天冬、麥冬、澤瀉、五味之類,以補陰為主。(《醫通》)


如果你對雜病廣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雜病廣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