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元年∼十一年) 隱公十一年

類別︰經部 作者︰公羊高(戰國) 書名︰春秋公羊傳

    【 原文】

    春,滕侯、薛侯來朝。其言朝何?諸侯來曰朝,大夫來曰聘。其兼言之何?微國也。

    夏五月,公會鄭伯于祁黎。

    秋七月壬午,公及齊侯、鄭伯入許。

    冬十有一月壬辰,公薨。何以不書葬?隱之也。何隱爾?弒也。弒則何以不書葬?《春秋》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為無臣子也。子沈子曰︰「君弒,臣不討賊,非臣也。不復仇,非子也。葬,生者之事也。《春秋》君弒,賊不討,不書葬,以為不系乎臣子也。公薨何以不地?不忍言也。隱何以無正月?隱將讓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

    【 譯文】

    魯隱公十一年,春天,滕國國君和薛國國君來魯國朝見魯隱公。為什麼說“朝”呢?各國諸侯到魯國來,就稱為“朝”;各國大夫到魯國來,就稱為“聘”。這里為什麼把兩國諸侯連在一起說呢?因為這兩個國家太小了。

    夏天,五月,隱公在鄭國的祁黎這個地方會見鄭國國君。秋天,七月,壬午這天,隱公和齊國國君、鄭國國君一起出兵入侵許國。

    冬天,十一月,壬辰這天,隱公死了。為什麼《春秋》不記載安葬魯隱公呢?是要隱瞞某事。隱瞞什麼呢?隱瞞隱公被桓公所弒這件事。國君被弒,為什麼《春秋》不記載葬禮呢?按照《春秋》的體例,國君被弒,而弒君的壞人不被討伐,就不記載葬禮,認為就像沒有臣子一樣。子沈子說︰“國君被弒,臣子們不去討伐弒君的壞人,就不能算臣子;不為父親報仇,就不能算兒子。舉行葬禮,這是活著的人的事。《春秋》的體例是︰國君被弒,而弒君的壞人不被討伐,就不記葬禮,認為已經不存在君臣關系了。”隱公死,為什麼不記載死的地點呢?是不忍心說明。魯隱公為什麼沒有正月呢?因為隱公將要把君位讓給桓公,所以就沒有他的正月。


如果你對春秋公羊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春秋公羊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