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僖公十四年

類別︰經部 作者︰公羊高(戰國) 書名︰春秋公羊傳

    【 原文】

    春,諸侯城緣陵。孰城之?城杞也。曷為城杞?滅也。孰滅之?蓋徐、莒脅之。曷為不言徐、莒脅之?為桓公諱也。曷為為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也。然則孰城之?桓公城之。曷為不言桓公城之?不與諸侯專封也。曷為不與?實與而文不與。文曷為不與?諸侯之義不得專封也。諸侯之義不得專封,則其曰實與之何?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侯有相滅亡者,力能救之,則救之可也。

    夏六月,季姬及子遇于防,使子來朝。子曷為使乎季姬來朝?內辭也。非使來朝,使來請己也。

    秋八月辛卯,沙鹿崩。沙鹿者何?河上之邑也。此邑也,其言崩何?襲邑也。沙鹿崩何以書?記異也。外異不書,此何以書?為天下記異也。

    狄侵鄭。

    冬,蔡侯卒。

    【 譯文】

    魯僖公十四年,春季,諸侯在緣陵這個地方築城。為誰築城?為杞國築城。為什麼要為杞國築城?杞國滅亡了。誰滅亡了杞國?大概是徐國和莒國威脅它。為什麼不直接說是徐國和莒國威脅它呢?為了替齊桓公避諱。為什麼要替齊桓公避諱呢?因為上面沒有賢明的天子,下面沒有一方諸侯之長,天下的諸侯有相互吞並的現象,齊桓公不能救援,那麼他會感到很恥辱。既然這樣,那麼誰築的城呢?是齊桓公為杞築的城。為什麼不說是齊桓公為杞築的城呢?因為作者不贊成諸侯自專,隨意封給別人土地或稱號。為什麼不贊成呢?實際是贊成的,但語言上不能贊成。語言上為什麼不能贊成呢?因為從諸侯的名義來說,是不能自專,不能隨意封給別人土地或稱號。既然從諸候的名義來說不能自專,不能隨意封給別人土地或稱號,那麼這里說實際上贊成這種做法是為什麼呢?因為上無賢明的天子,下無諸侯之長,天下諸侯出現相互吞並的情況,有力量救援他們的,去救援他們是允許的。

    夏季,六月,季姬與國國君在防這個地方非正式地會見。季姬讓子來魯國朝見。子為什麼是季姬叫來魯國朝見的呢?這是魯國內部的說法。並不是讓子來朝見,是季姬讓子來魯國聘娶自己。

    秋季,八月,辛卯這天,“沙鹿”崩塌了。“沙鹿”是什麼地方?是黃河上的一座城邑。這是城邑,這里說崩塌是什麼意思?是說城邑突然陷入地中。沙鹿崩塌為什麼記載呢?記載怪異現象。魯國之外的怪異現象是不記載的,這里為什麼記載呢?這是為天下記載怪異的現象。

    狄人入侵鄭國。

    冬季,蔡國國君死了。


如果你對春秋公羊傳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春秋公羊傳》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