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春王正月,雨木冰。雨木冰者何?雨而木冰也。何以書?記異也。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鄭公子喜帥師侵宋。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晉侯使欒□來乞師。
甲午晦。晦者何?冥也。何以書?記異也。
晉侯及楚子、鄭伯戰于鄢陵,楚子、鄭師敗績。敗者稱師,楚何以不稱師?王痍也。王痍者何?傷乎矢也。然則何以不言師敗績?末言爾。
楚殺其大夫公子側。
秋,公會晉侯、齊侯、衛侯、宋華元、邾婁人于沙隨。不見公,公至自會。不見公者何?公不見見也。公不見見,大夫執。何以致會?不恥也。曷為不恥?公幼也。
公會尹子、晉侯、齊國佐、邾婁人伐鄭。
曹伯歸自京師。執而歸者名,曹伯何以不名?而不言復歸于曹何?易也。其易奈何?公子喜時在內也。公子喜時在內則何以易?公子喜時者仁人也。內平其國而待之,外治諸京師而免之。其言自京師何?言甚易也,舍是無難矣。
九月,晉人執季孫行父,舍之于招丘。執未可言舍之者,此其言舍之何?仁之也。曰在招丘矣。執未有言仁之者,此其言人之何?代公執也。其代公執奈何?前此者晉人來乞師而不與,公會晉侯將執公,季孫行父曰︰「此臣之罪也。」于是執季孫行父。成公將會厲公,會不當期,將執公。季孫行父曰︰「臣有罪,執其君;子有罪,執其父;此听失之大者也。今此臣之罪也,舍臣之身,而執臣之君,吾恐听失之為宗廟羞也。」于是執季孫行父。
冬十月乙亥,叔孫僑如出奔齊。
十有二月乙丑,季孫行父及晉 州盟于扈。
公至自會。
乙酉,刺公子偃。
【 譯文】
魯成公十六年,春季,周歷正月,“雨木冰”。“雨木冰”是什麼意思?天上在下雨,地上的樹木卻結著冰。為什麼記載這件事?記載怪異現象。
夏季,四月,辛未這天,滕文公死了。
鄭國大夫公子喜率領軍隊進犯宋國。
六月,丙寅初一這天,發生日食。
晉厲公派遣欒□來魯國請求出兵。
甲午這天,“晦”。“晦”是什麼意思?就是大白天天色昏暗的意思。為什麼記載這件事?記載怪異現象。
晉厲公率領軍隊與楚共王、鄭成公在都陵這個地方交戰.楚共王和鄭成公的軍隊大敗。戰敗的一方應該稱“師”,楚國為什麼不稱“師”呢?因為楚共王受傷了。楚共王怎麼受傷了呢?楚共王被箭射中了眼楮.那麼為什麼不說楚國軍隊大敗呢?因為楚共王都受傷了,就 沒有必要再說楚軍潰敗了。
楚國殺了它的大夫公子側。
秋季,魯成公在沙隨這個地方與晉厲公、齊靈公、衛獻公、宋國的華元、邾國人會面。晉厲公不會見魯成公。魯成公從沙隨回來。不會見魯成公是什麼意思?就是魯成公不被晉厲公接見。魯成公既然不被晉厲公接見,魯國大夫又被晉國拘捕,為什麼還要記載魯成公從沙隨回來這件事呢?因為魯成公並不感到恥辱,為什麼瞥成公不感到恥辱呢?因為魯成公還年幼。
魯成公會同尹武子、晉厲公、齊國大夫國佐、邾婁國人出兵攻打鄭國。
曹成公從京師回國,被拘捕以後又被放回國的人應該記載名字,為什麼不記載曹成公的名字呢?並且也不說他回到曹國,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太容易了.怎麼太容易了呢?因為大夫公子喜時在曹國國內。大夫公子喜時在曹國國內,為什麼就容易呢?因為公子喜時是仁義的人,他在曹國國內穩定人心等待曹成公回來;在國外,他到京師為曹成公伸冤平反.使曹成公解脫了罪名。這里說魯成公“自京師”是什麼意思?是說很容易。除此之外就沒有什麼危難了。
九月,晉國人拘捕了魯國大夫季孫行父。又在招丘這個地方把他釋放了。拘捕什麼人沒有說釋放他的,這里說釋放了季孫行父是什麼意思?是認為他仁義。說︰“季孫行父在招丘是令人悲傷的。”拘捕某某人沒有說他仁義的,這里認為季孫行父仁義是為什麼呢?因為季孫行父是代替魯成公被拘捕的。他怎麼代替魯成公被拘捕呢?在這之前,晉國來請求魯國出兵,魯成公沒有答應,魯成公到沙隨來會見晉厲公時,晉厲公就準備拘捕他。隨行的魯國大夫季孫行父就對晉厲公說︰“魯國沒有出兵,這是我的罪過。”于是晉厲公就拘捕了季孫行父。前不久,魯成會準備會合晉厲公攻打鄭國,卻沒有按時到來,晉厲公就準備拘捕成公.季孫行父就對晉厲公說︰“如果臣子有罪,就將他的國君抓起來;兒子有罪,就把他的父親拘捕,這就是訴訟斷決上的最大失誤。現在這件事是我的罪過,您放了我而把我的國君抓起來,我擔心這樣的訴訟斷決會成為您國家的恥辱啊!”于是拘捕了季孫行父。
這年冬季,十月,乙亥這天,魯國大夫叔孫僑如逃亡到齊國。
十二月,乙丑這天.魯國季孫行父和晉國大夫 州在啟這個地方結盟。
魯成公從盟會的地方回來。
這月,乙酉這天,魯國暗殺了公子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