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史述作
上古之世結繩而治自龍馬負圖伏羲視河圖而畫八卦神龜授書大禹因洛書而闡九疇文籍之生蓋始諸此河圖洛書實出于天六經則出于聖人之手其後諸子百家之書十七史紀傳之作與夫文人才士之所紀著第第相因前作後述上下四千年間見諸載籍者浩如也然皆有所本始今考其制作之原各以序列于左使來者有考焉是亦記聞之一助也
河圖
龍馬出于孟河高八尺五寸長頸骼上有翼旁有垂尾聖人在位天不愛地道不愛寶龍馬出焉
見圖
洛書
堯沉璧于洛玄龜負書出焉背上赤文朱字 【書注雲】天錫禹書神龜負文而出列于背有數皆九
見圖
河圖
見圖
【晦庵曰】河圖之數一與六居北二與七居南三與八居東四與九居西五與十居中蓋其為數不過一陰一陽一奇一偶以兩其五行而巳陽數奇故一三五七九屬天陰數偶故二四六八十屬地天數五地數五各以類相求五位之相得然也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謂各有合也積五奇為二十五積五偶為三十是為五十有五之數
洛書
見圖
【邵康節曰】圓者星也河圖之數方者土也洛書之文
【蔡】【元定曰】洛書九宮之數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正龜背之象也關子明邵康節皆以十為河圖九為洛書惟劉牧意見以九為河圖十為洛書其易置圖書並 餮櫚 椒 思嬡⊥際樵蛭 梢善涫堤斕} 硪歡 淹枷笤蒼艙嚀煲彩橄蠓椒秸叩匾餐際 加 娣θ 彩槭 牌嬗 擠 涫 br />
伏羲八卦圖
見圖
干 三 連
坤 六 斷
震 仰 盂
艮 覆 br />
離 中 虛
坎 中 滿
怠∩稀♀f
巽 下 短
大禹九疇圖
見圖
九疇本河圖之數一合九而為十二合八而為十三合七而為十四合六而為十河圖以虛數相合而為四十九疇則以實數相合而為五十自然之數也
文籍本末
千文
南史文拇 芐慫麼 莆淶 勻 啪燒 庹 碼沸慫糜 各制等碑及成俱奏帝以興嗣所制自題及銅表銘柵塘碣檄魏文王羲之書千字並使興嗣為文每奏帝稱善賜金帛劉禹錫嘉話梁武教諸王書令殷鐵石于大王書中榻一千字不重者每字一片紙雜碎敘帝召興嗣曰卿有才思為我韻之興嗣一夕編次進上須發皆白賞賜甚厚國朝寶訓太宗 行草千文賜李至至請模刻太宗曰千文乃梁武得鍾繇破碑非垂世立教之道
孝經 【唐明皇注】
按書序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之宅以廣其居壁中得所藏古文孝經凡十有八章共一千九百單三字
論語 【何晏集 】
孔子弟子記諸善言凡二十篇成于曾子有子之門人有怕塾鐘新陳塾鐘泄怕 怕塾形釋踔 藍 捕 怕鄯忠 幌掄倫誘盼飾 黃 辛階誘歐捕 黃 鬃勇橙斯飾街 陳 秤鎘治街 塾錒慘煌蛭邇Q虐僖皇 br />
孟子 【趙歧注並序】
弟子公孫丑萬章之徒記其師弟子難疑 問為書七篇二百六十一章大抵皆言仁義道德闢楊墨之異端明夫子之正拿獻幼奕艘裁 鴯飾街 奘殫鶚橛治街 獻庸踩 蛩那 侔聳 遄 br />
周易 【王□注】
自伏羲氏王天下龍馬負圖出河遂則其文以畫八卦文王重三爻為六爻推八卦為六十四卦後夫子作十翼凡更三聖而成書其書言吉凶作咎悔吝之象可以佔卜故秦人焚書而易以卜筮之書獨全其經十翼者上彖下彖上象下象上系下系文言說卦序卦雜卦是也其書畫于伏羲謂之羲經羲易文王作卦 周公作爻 謂之周易其書分上下經共二萬四千一百丹七字
六十四卦 栝歌
易卦八八六十四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與小畜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 蠱及臨觀噬嗑貴剝復妄大畜頤 大過而後坎離 咸恆 壯晉明夷家人睽蹇 損益 р蛻 Q 鎩《φ痿藿З槊梅崧覓憒渭 禱兩 墟諦」 g來 未g終焉 包括
尚書 【孔安國序並傳注】
舊有百篇起于三墳載伏羲神農黃帝之事自孔子刪去斷自唐虞以下迄于周所存四十九篇虞書五篇謂之五典夏商周之書皆訓誥誓命之文秦人焚書孔子以此書藏于屋壁至魯共王壞孔子舊宅因得所藏之書皆科斗文字文世能知者g南伏生口以傳授二十五篇孔安國考其文義定五十八篇並序五十九篇末二篇乃秦魯書以其上古之書謂之尚書共二萬五千七百字
毛詩 【鄭康成注】
古者有 詩之官天子e狩命大師陳詩以觀民風其詩蓋出婦人女子小夫賤隸之口如今田野里巷歌詠之意大抵皆美剌時事托物見意多鳥獸草木之名有風賦比興雅頌六義國風大雅小雅三頌初有三千余篇孔子刪錄凡三百一十一篇後亡六篇故藝文志雲三百五篇論語所謂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邪者蓋言其大數也毛萇訓詁故謂之毛詩共三萬九千二百二十四字
周禮 【鄭康成注】
周成王時周公所作謂之六典蓋其書有六官天官家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禮夏官司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禁冬官司空掌邦土每官其屬六十共三百六十官是書專言周官之職掌百工技藝縴悉皆具惟冬官考工記專言車輿等制或雲冬官乃秦火後漢儒所纂起于周故謂之周禮共四萬五千八百六字
禮記 【鄭康成注】
多言冠昏喪祭鄉射燕享等禮故謂之禮記今其書四十九篇非出一人之手中庸則出于孔子之孫子思王制則出于漢儒剌六經而為之緇衣則公孫尼子制月令則出于秦人呂不韋皆因秦火散亡難以稽考今之記出于二戴 【大戴德小戴聖】 故謂之戴經共九萬九千二十字
春秋 【杜預注】
紀周末十二諸侯二百四十二年之行事周衰天子不能任賞罰之權故孔子褒善貶惡尊王黜伯內夏外夷可筆則筆可削則削以匹夫代天子賞罰其書編年月日時錯文春秋二時以名其書時有獲麟之瑞孔子以麟出非時見傷而絕筆于此故謂之麟經共一萬八千字
三傳
【左氏】或以為左丘明者非北單姓左名未聞魯人受經于仲尼為經作傳
公羊名高湃聳芫 謐酉奈﹥ 鞔 br />
【谷梁】名赤魯人受經于子夏為經作傳
又有所謂【五傳】者乃上三傳並鄒氏傳郟氏傳是也
國語 【鄭玄訓注】
乃左氏采世本戰國策述楚漢春秋接其後事邦國成敗陰陽律呂天時人事逆順之數以為國語凡五十一篇其文不主于經故號外傳包羅天地探測禍福發啟幽微章表善惡昭然甚明與經藝並陳非特諸子之倫也
家語 【王肅注】
孔子二十二世孫孔猛家藏之書皆聖人實事之跡五帝之德三王之盛冠昏喪祭刑政獄訟山川物類與夫門弟子之 問而成書皆類乎論語凡四十四篇
爾雅 【郭璞注】
周公所作孔子所增子夏所足凡二十篇所以通詁訓之指歸敘詩人之興詠 絕代之離詞辯同實而殊號也誠九流之津涉六藝之鈐轄睦勒咧 棟 ォ艙咧 房梢 _物不惑多識鳥獸草木之名莫近于雅
離騷 【朱文公注】
楚屈原所作屈原名平字靈均為楚懷王左徒上官大夫讒之王怒疏平平嫉王听之不 也故憂愁思慮而作離騷第一篇為經其余皆傳
太玄經
楊子雲作凡一十九篇觀玄者數其畫而定之玄首四重者非卦之數也其用自天玄一晝一夜陰陽度數律歷之紀與太初歷相應揲之以三策關之以休咎 之以象類播之以人事文之以五行擬之以道德仁義禮智主無名要合五經
七書 【魏武帝注】
孫子吳子司馬法唐太宗季衛公 問尉繚子黃石公三 太公六韜共一百一十四篇皆武經也三 者上 中 下 六韜者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是也國子司業朱服奉聖旨校定合七書為一故謂之七書
老子 【傳弈注】
周末老聃所著上下八十一章凡五千余文其書微妙難識皆原于道德之意故謂之道德經又曰老子
莊子 【郭象注】
周未莊周所著有內篇外篇雜篇凡三十三章其言內聖外王之道深根固 之理所不備故謂之南華經又謂之莊子
荀子 【楊注】
戰國荀況所作其書尊王黜伯貴仁義而賤功利韓退之讀荀篇曰其 若不粹要其歸與孔子異者鮮矣抑猶在軻雄之間荀子 作蘭陵令故謂之蘭陵書又曰荀子
揚子 【五臣注】
西漢揚雄所作其書擬論語 問之意其序雲揚子之文簡而奧韓愈讀荀篇曰揚雄書益尊信孟氏則雄者亦聖人之徒揚子設或人之問自謂之法言又曰揚子
文中子 【院逸注】
隋季王通所作碑曰孟子踵孔聖而贊其道後千世而可 孟氏者復何人哉先生亭述六經敷為中說講道于河汾門人自遠而至者千余人其書曰河汾書又曰文中子
列子 【張湛注】
鄭人列御寇所作其書名曰沖虛至德經
孔叢子 【宋咸注】
孔子八世孫鮒所作鮒字子魚仕陳勝為_士
管子 【房玄齡注】
管仲所作
文子 【默希子注】
姓辛名妍字文子周平王時蔡丘漢上人其先晉公子也 南游範蠡得而事之老子弟子也著通玄真經
劉子
名晝字孔昭梁朝大夫劉孝標撰
抱樸子
晉葛洪稚川仙道之 br />
韓非子
韓之諸公子也刑名法術之畝 え潯居諢評獻魎悼徒 br />
淮南子
劉安厲王長子也著鴻烈解
公孫龍子
戰國時辯士趙平原之客也
鄧析子
鄭人著刑名之書
子墨子
孔子之弟子也
蠰子
名熊楚人也
子華子
名本晉人也
尹文子
周人判 跏本羽 掠 舞彭蒙由駢同撓詮 br />
商子
名到例陽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