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診要經終論篇第十六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素問識

    天氣始方

    吳雲。方。謂氣方升也。歲方首也。人事方興也。高雲。方。猶位也。正月二月。天氣從陰而陽。故天氣始位。簡按廣雅。方。大也。正也。王注蓋本此。

    天氣正方

    吳雲。正方者。以時正暄也。生物正升也。歲事正興也。高雲。天氣由東而南。始正其位。

    水伏

    宋本作冰復。諸本同。吳雲。冰復者。冰而復冰。凝寒之極也。志雲。冰復者。一陽也。高雲。

    復。猶伏也。水冰氣伏。故冰復。簡按王注伏藏于水。明是古本作水伏。

    地氣合

    吳雲。合。閉而密也。志雲。地出之陽。復歸于地。而與陰合也。

    散俞

    馬雲。各經分散之穴也。四時刺逆從論雲。春氣在經脈。此散俞者。即經俞也。以義推之。春之經脈。當在肝膽經也。肝之經穴。在中封穴。膽之經穴。在陽輔穴。張雲。即諸經之散穴也。簡按馬注恐拘。

    高雲。絡脈之散俞。蓋與王意同。

    分理

    馬雲。紋理也。亦肝膽經之分理也。吳雲。謂黑白分肉之理。高雲。分肉之腠理也。

    甚者傳氣間者環也

    吳雲。病甚者。久留其針。待其傳氣日一周天而止。少瘥而間者。暫留其針。伺其經氣環一周身而止。張雲。傳。布散也。環。周也。病甚者。針宜久留。故必待其傳氣。病稍間者。

    但候其氣行一周于身。約二刻許。可止針也。簡按王馬以傳氣。為傳其所勝之義。高以間為虛實相間之謂。並誤。

    絡俞

    張雲。謂諸經浮絡之穴。以夏氣在孫絡也。

    盡氣閉環

    吳雲。捫閉其穴。伺其經氣循環。一周于身。約二刻許。張雲。閉環。謂去針閉穴。須氣行一周之頃也。高雲。夏氣開張。故淺刺絡俞。若盡傳其氣。反閉其環轉之機。而痛病必下入矣。簡按高注非是。

    痛病必下

    吳雲。蓋夏氣在頭。刺之而下移也。

    循理

    吳雲。循理。以指循其肌肉之分理也。高雲。循皮膚之紋而刺之。簡按王注為是。

    刺俞竅于分理

    于。馬本作于。注雲。于字。當與字。張雲。孔穴之深者曰竅。冬氣在骨髓中。故當深取俞竅于分理間也。志雲。分理者。分肉之腠理。乃溪谷之會。溪谷屬骨。而外連于皮膚。是以春刺分理者。外連皮膚之腠理也。冬刺俞竅于分理者。近筋骨之腠理也。簡按不必于作與。

    散下

    吳雲。以指按之。散其表氣。而後下針。張雲。或左右上下。散布其針。而稍宜緩也。簡按張仍王注。是。

    法其所在

    馬雲。正以法其人氣之所在。以為刺耳。

    入淫骨髓

    高雲。春刺夏分。心氣妄傷。心合脈。故脈亂。脈亂則氣無所附。故氣微。脈亂氣微。邪反內入。故入淫骨髓。志雲。少陽主骨。厥陰不從。標本從少陽中見之化。故入淫骨髓也。○簡按以下四時刺逆之變。猶是月令春行夏政等之災異。不過示禁戒于人耳。

    不嗜食又且少氣

    高雲。夫脈亂必令人不嗜食。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于脈也。不但氣微。又且少氣。

    筋攣逆氣環為咳嗽

    高雲。春刺秋分。肺氣妄傷。筋攣。肝病也。筋攣逆氣。肝病而逆于肺也。張雲。

    逆氣者。肝氣上逆也。環。周也。秋應肺。故氣周及肺。為咳嗽也。

    時驚又且哭

    張雲。肝主驚。故時驚。肺主悲憂。故又且哭。

    邪氣著髒

    張雲。冬應腎。腎傷則邪氣內侵而著髒。故令人脹。馬雲。著。著同。高雲。著。舊本訛著。今改。簡按著。著俗字。

    又且欲言語

    志雲。肝主語。故欲言語也。簡按宣明五氣篇曰。五氣所病。肝為語。

    解墮

    馬雲。解。懈同。墮。惰同。

    心中欲無言

    吳雲。肺主聲。刺秋分而傷肺。故欲無言。

    惕惕如人將捕之

    吳雲。恐也。恐為腎志。肺金受傷。腎失其母。虛而自恐也。

    少氣時欲怒

    張雲。夏傷其腎。則精虛不能化氣。故令人少氣。水虧則木失所養。而肝氣強急。故欲怒也。志雲。陽氣外張。故令人少氣善怒也。

    惕然欲有所為起而忘之

    張雲。傷肝氣也。心失其母。則神有不足。故令人惕然。且善忘也。志雲。

    秋主下降。刺春分。是反導其血氣上行。故令人惕然。且善忘也。

    灑灑時寒

    志雲。冬主閉藏。而反傷之。則血氣內散。故令人寒栗也。簡按志注本于四時刺逆從論。為是。

    眠而有見

    馬雲。而。當作如。張雲。肝藏魂。肝氣受傷。則神魂散亂。故令人欲臥不能眠。或眠而有見。謂怪異等物也。簡按而如古通。如詩小雅垂帶而厲。箋雲。而。如也。春秋。星隕如雨。是也。不必改字。

    環死

    吳雲。心為天君。不可傷損。刺者誤中其心。則經氣環身一周。而人死矣。凡人一日一夜。營衛之氣。五十度周于身。以百刻計之。約二刻。而經氣循環一周也。簡按諸注以環為環周一日之義。然據上文間者環也。則吳義似長矣。○張雲。按刺禁論所言。五髒死期。尤為詳悉。但與本節。稍有不同。此節止言四髒。

    獨不及肝。必脫簡耳。

    中鬲者皆為傷中

    張雲。鬲膜。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心肺居于鬲上。肝腎居于膈下。脾居在下。

    近于鬲間。鬲者。所以鬲清濁分上下。而限五髒也。五髒之氣。分主四季。若傷其鬲。則髒氣陰陽相亂。是為傷中。故不出一年死。

    知逆從也

    張雲。知而避之者為從。不知者為逆。是謂反也。

    布

    馬雲……當作HT。布巾也。張吳本作HT。高作繳。志雲……定也。以布定著于胸腹。

    滑雲。HT。如纏繳也。簡按字書。HT。又作繳。音皎。玉篇。脛行HT也。集韻。脛布也。本草有繳腳布。

    李時珍雲。即裹腳布。古名行HT。乃滑注似是。字書無字。志聰根據王注形定之解。牽強。

    熊音……胡計反……子用反。馬雲。反折。謂手足身體反張。而或急為。或緩為。高雲。手足抽掣也。簡按又作螈。玉機真藏論曰。筋脈相引而急。病名曰螈。王注。筋脈受熱。而自跳掣。故名曰螈。熊音。尺世反。同。說文。螈。小兒病也。

    又HT。引縱曰HT。別作。漢藝文志。有金創螈方。王符潛夫論。掣縱。皆與此同義。明理論雲。者。筋脈急也。者。筋脈緩也。急者則引而縮。緩者則縱而伸。或縮或伸。動而不止者。名曰。俗謂之搐者。

    是也。此說得之。

    其色白

    吳本。白。作黑。志雲。色白者。亡血也。津液外脫。則血內亡矣。張雲。靈終始篇曰。

    其色白絕皮。乃絕汗。

    目HT絕系

    馬雲。目HT者。猶俗雲眼圈也。其所謂系者。即大惑篇之所謂系也。吳。HT。作環。注雲。目環。轉旁視也。高作寰。注雲。謂目之寰字。與眼系相絕。不相維系也。簡按HT。音釋。音瓊。

    說文作HT。目驚視也。(韻會。葵營切。音瓊。)張志並根據王注。為是。

    先青白

    高雲。刺禁論雲。刺中膽者。一日半死。色先青白者。日半之前。先見木受金刑之色。乃死矣。

    口目動作

    張雲。牽引歪斜也。志高同。簡按王注。目。(字典晶熒貌。韓愈東方半明詩。太白。)而鼓頷也。未詳何義。

    善驚

    陽明脈解篇雲。陽明之病。聞木音則惕然驚。

    不仁

    吳雲。不知疼痛。若不仁愛其身者。高雲。不仁者。身冷膚硬。馬雲。不知痛癢也。簡按王注痹論雲。不仁者皮頑不知有無也。程氏遺書雲。醫家以不認痛癢。謂之不仁。人以不知覺。不認義理。為不仁。

    譬最近。馬注本于程子。

    上下不通

    吳雲。腎開竅于二陰。故令閉。既脹且閉。

    則上不得食。下不得便。上下不通。心腎隔絕而終矣。高雲。手經足經。不相貫通。則上下不通。簡按當從吳義。

    腹脹閉

    張雲。足太陰脈。入腹屬脾。故為腹脹閉。手太陰脈。上膈屬肺。而主呼吸。故為不得息。

    脹閉則升降難。不得息則氣道滯。故為噫為嘔。嘔則氣逆于上。故為面赤。不逆則痞塞于中。故為上下不通。

    不逆則上下不通

    張雲。不逆則痞塞于中。故為上下不通。脾氣敗則無以制水。故黑色見于面。

    中熱

    據王注。謂胸熱也。

    此十二經之所敗也

    張雲。手足六經。各分表里。是十二經也。靈終始篇文與此同。


如果你對素問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素問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