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八 解精微論篇第七十二

類別︰子部 作者︰不詳 書名︰素問識

    高雲。純粹之至曰精。幽渺之極曰微。闡發陰陽水火。神志悲泣。以及水所從生。涕所從出。神志水火之原。非尋常問答所及。故曰解精微。

    陰陽刺灸湯藥所滋行治有賢不肖

    志。滋。作資。灸下資下句。高同。唯滋。仍原文。注雲。陰陽之刺灸。湯藥之所滋。但行治有賢不肖。未必能十全。

    愚僕漏之問

    僕漏。吳作樸陋。吳雲。謂弱愚昧。樸野鄙陋也。張雲……妄也。漏。當作陋。

    問不在經。故愚樸陋。自歉之辭。樸。舊作僕。(音赴)按全元起本作樸。于義為妥。今改從之。簡按說文……狡兔也。故王訓狡。然張注為允貼。今從之。

    道之所生也

    馬吳高。生。作在。吳雲。道無往而不在。

    高雲。道之所在。有如下文所雲也。

    有德也

    吳雲。行道而有得于心。謂之德。高雲。德。猶得也。簡按太素為是。

    水宗者積水也

    吳雲。水宗。水之始也。張雲。水之原也。高雲。宗。猶聚也。水之聚者。漸積而成。故曰水宗。水積于下。其性陰柔。故曰。積水者。至陰也。水宗。甲乙。作眾精。似是。

    是精持之也

    張雲。五液皆宗于腎。故又曰宗精。精能主持水道。則不使之妄行矣。

    名曰志悲

    甲乙。名曰。作又名。

    神氣傳于心

    以下三句。吳改作神氣上傳于心。精下傳于腎志。心志俱悲。非也。下文同。

    泣涕者腦也

    吳。改作泣而出涕者腦也。張雲。泣涕者。因泣而涕也。涕出于腦。腦者精之類。為髓之海。故屬乎陰。

    故腦滲為涕

    簡按鼻淵。後世呼為腦漏。其實非腦之漏泄。乃腦中濁涕。下而不止也。

    是以水流

    吳雲。水。謂泣也。

    其行類也

    甲乙。無行字。

    急則俱死

    死。吳本作化。

    橫行也

    吳雲。橫流也。張雲。言其多也。簡按不必改行為流。

    神不慈也

    說文。慈。愛也。左傳文十八年。宣慈惠和。正義。慈者。愛出于心。恩被于物也。

    惋則沖陰

    吳雲。惋。淒慘意氣也。沖陰。逆沖于腦也。張雲。惋。慘郁也。高雲。惋惋。哀戚也。

    志雲。惋惋。驚動貌。簡按惋惋。為語。非也。蓋襲馬本句讀之訛。

    厥則目無所見

    吳雲。經言也。夫人以下。釋經也。

    足寒則脹

    張雲。並。偏聚也。火獨光。陽之亢也。厥因氣逆。故陰陽各有所並。並則陽氣不降。

    陰氣不升。故上為目無所見。而下為足寒。陰中無陽。故又生脹滿之疾。

    目盲

    張雲。一水。目之精也。五火。即五髒之厥陽。並于上者也……當作視。簡按吳仍甲乙。

    刪字。今從之。

    是以氣沖風

    吳。氣下。補並于目三字。志高本。並無氣字。張雲。天之陽氣為風。人之陽氣為火。

    風中于目。則火氣內燔。而水不能守。故泣出也。簡按志高本似是。

    夫火疾風生

    張雲。陽之極也。陽極則陰生承之。乃能致雨。人同天地之氣。故風熱在目而泣出。

    義亦無兩。簡按今據甲乙太素。刪火字。○高雲。愚觀上論七篇。詞古義深。難于詮解。然久久玩索。得其精微。則奧旨自顯。曩歲。偶于友人齋頭。見新刊素問一部。紙板甚精潔。名人為之序。其篇什倒置。刪削全文末卷七篇。置之不錄。謂詞義不經。似屬後人添贅。而非黃帝之文。噫。如是之人。妄論聖經。貽誤後昆。良足悲也。簡按明徐常吉諸家要指亦雲。天元紀諸篇。皆推明天地陰陽之理。信非聖人不能作。著至教以下。或後人根據仿為之。運氣七篇。王氏所補。詳論于卷首。而著至教以下。文辭艱澀。略似與前諸篇。其體不同。然義理深奧。旨趣淵微。甲乙太素。並收之。則斷然為舊經之文矣。徐說不足憑耳。


如果你對素問識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素問識》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