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疳疔原委共三章並附治法 第四節

類別︰子部 作者︰清•林東湘 書名︰花柳指迷

    且癥有類似疳者,醫者正宜細辨。如陽物或生水痂癩,或生間沙此二癥詳見皮膚新編,或因發熱而流膿,或因擦爛而生掣,若此者,乍觀之雖似疳而細驗之窮非疳也。其在生水痂癩者,則發出水泡,約有數顆,大抵其泡大者,即屬大水痂癩,此則多合聚而生也;其泡小者,即屬小水痂癩,此則多散開而生也。願凡患是癥者,始則略覺熱腫,繼則或流水,或發癢而多生于陽物之包皮也,醫者于此,若驗其身上而有是癥,即知陽物所生者,亦屬水痂癩而無疑矣。其在生間沙者,初起即有毒粒發出其粒頗硬而略似疳癥,唯間沙每多環聚而生,由漸變大,而所流膿水,其臭異常,原與疳癥有別,又況間沙則歷數旬而尚未發膿,疳癥則越數日而發膿,尤易判也。其在發熱流膿者,初起略覺紅腫,繼則由包皮之內,而漸發膿也。願此癥與疳癥原易分辨,誠以疳癥唯在患口發膿,而此癥則竟體發膿而不徒在患口也。其在擦爛生掣者,一由陰戶污穢傳染而致,一由骸垢不浴,及被衣裳觸傷而致。蓋患此癥者,每多生掣及流膿水,抑或變為小瘡,而瘡邊並有紅圈環繞,所以乍觀其狀,殊難立判也。然要之此癥無毒在內而療治易,非若疳癥有毒在內而療治難,誠使日濯數次搽以藥水,而不久而可也。總之,欲辨疳癥,須先詢問來歷,次則觀其生在陽物何處,而且發出毒粒或小或大,及陸續如何變動,皆宜驗及,如此庶得疳癥實據。


如果你對花柳指迷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花柳指迷》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