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海水鹽

類別︰子部 作者︰明•宋應星 書名︰天工開物

    凡海水自具咸質,海濱地高者名潮墩,下者名草蕩,地皆產鹽。同一海鹵傳神,而取法則異。一法高堰地,潮波不沒者,地可種鹽。種戶各有區畫經界,不相侵越。度詰朝無雨,則今日廣布稻麥稿灰及蘆茅灰寸許于地上,壓使平勻。明晨露氣沖騰,則其下鹽茅勃發,日中晴霽,灰、鹽一並掃起淋煎。一法潮波淺被地,不用灰壓。候潮一過,明日天晴,半日曬出鹽霜,疾趨掃起煎煉。一法逼海潮深地,先掘深坑,橫架竹木,上鋪席葦,又鋪沙于葦席上。俟潮滅頂沖過,鹵氣由沙滲下坑中,撤去沙、葦,以燈燭之,鹵氣沖燈即滅,取鹵水煎煉。總之功在晴霽,若淫雨連旬,則謂之鹽荒。又淮場地面有日曬自然生霜如馬牙者,謂之大曬鹽。不由煎煉,掃起即食。海水順風飄來斷草,勾取煎煉名蓬鹽。

    凡淋煎法,掘坑二個,一淺一深。淺者尺許,以竹木架蘆席于上,將掃來鹽料(不論有灰無灰,淋法皆同)鋪于席上。四圍隆起作一堤當形,中以海水灌淋,滲下淺坑中。深者深七八尺,受淺坑所淋之汁,然後入鍋煎煉。

    凡煎鹽鍋古謂之牢盆,亦有兩種制度。其盆周闊數丈,徑亦丈許。用鐵者以鐵打成葉片,鐵釘栓合,其底平如盂,其四周高尺二寸,其合縫處一以鹵汁結塞,永無隙漏。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盤。南海有編竹為者,將竹編成闊丈深尺,糊以蜃灰,附于釜背。火燃釜底,滾沸延及成鹽。亦名鹽盆,然不若鐵葉瓖成之便也。凡煎鹵未即凝結,將皂角椎碎,和粟米糠二味,鹵沸之時投入其中攪和,鹽即頃刻結成。蓋皂角結鹽猶石膏之結腐也。

    凡鹽淮揚場者,質重而黑。其他質輕而白。以量較之。淮場者一升重十兩,則廣、浙、長蘆者只重六七兩。凡蓬草鹽不可常期,或數年一至,或一月數至。凡鹽見水即化,見風即鹵,見火愈堅。凡收藏不必用倉廩,鹽性畏風不畏濕,地下疊稿三寸,任從卑濕無傷。周遭以土磚泥隙,上蓋茅草尺許,百年如故也。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天工開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