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井鹽

類別︰子部 作者︰明•宋應星 書名︰天工開物

    凡滇、蜀兩省遠離海濱,舟車艱通,形勢高上,其咸脈即韞藏地中。凡蜀中石山去河不遠者,多可造井取鹽。鹽井周圍不過數寸,其上口一小盂覆之有余,深必十丈以外乃得鹵性,故造井功費甚難。

    其器冶鐵錐,如碓嘴形,其尖使極剛利,向石山舂鑿成孔。其身破竹纏繩,夾懸此錐。每舂深入數尺,則又以竹接其身使引而長。初入丈許,或以足踏錐梢,如舂米形。太深則用手捧持頓下。所舂石成碎粉,隨以長竹接引,懸鐵盞挖之而上。大抵深者半載,淺者月余,乃得一井成就。

    蓋井中空闊,則鹵乞游散,不克結鹽故也。井及泉後,擇美竹長丈者,鑿淨其中節,留底不去。其喉下安消息,吸水入筒,用長ㄌ系竹沉下,其中水滿。井上懸桔槔、轆轤諸具,制盤駕牛。牛曳盤轉,轆轤絞ㄌ,汲水而上。入于釜中煎煉,(只用中釜,不用牢盆。)頃刻結鹽,色成至白。

    西川有火井,事奇甚。其井居然冷水,絕無火氣,但以長竹剖開去節合縫漆布,一頭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緊對釜臍,注鹵水釜中。只見火意烘烘,水即滾沸。啟竹而視之,絕無半點焦炎意。未見火形而用火神,此世間大奇事也,凡川、滇鹽井逃課掩蓋至易,不可窮詰。


如果你對天工開物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天工開物》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