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和關,漢狐言聶縣,後周臨河郡也。控索陀谷口,關之西七里濟河即綏州界定仙嶺路,上津十五里置二鋪,下津十五里置三鋪。
鐵茄嶺路,自伏落津濟河,西入鐵茄平,過古綏州,沿無定河川行,入銀州。北入夏州,西入鹽州。濟黃河,即銀州界。西北入夏州、鹽州,地形平坦。淳化中,李繼隆進軍入夏州,至道中五路出師,王超領兵過河,至烏白池,即此路。
嵐州樓煩郡,漢汾陽郡地,後魏置嵐州,以境內岢嵐山為名。東至憲州四十里,西至合河津二百三十里,南至石州二百三十里,北至岢嵐界四十里,至契丹朔州共三百里,東北至寧化軍界四十里,至代州共三百里,西南至石州界六十里,西北至岢嵐界五十里,以鹿鳴峽為界,至契丹勝州共一百八十里。兼領三部族千人,馬參百疋。今為太原府嵐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