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集卷八 ◎以義感人

類別︰子部 作者︰宋•曾公亮 書名︰武經總要

    唐嗣曹王李皇遷湖南觀察使,前使辛京果貪殘,有將王國良鎮郡州武崗縣,豪富,京果以死罪加之,國良危懼,遂散財聚眾,據縣以叛。諸道同討,連歲不能下。皇受命,乃曰︰“驅疲毗誅反側,非所以奉聖朝事。”遣使遺國良書曰︰“觀將軍非敢大逆,蓋遭讒嫉。將軍遇我,何不速降?我與將軍同為辛京果所構,我已蒙聖朝昭雪,使我何必持刃殺將軍耶?將軍以為不然,我以陣術破將軍陣,以攻法屠將軍城,非將軍所度也。”國良且憂且喜,遣使請降,亦未決。皇即日赴縣受降,中道有侯騎馳告曰︰“國良軍中有變,言降是詐也。”皇曰︰“非爾輩所知。”遂留麾下兵,單騎假稱使者,徑入國良壘中。國良召使者入,皇遂大叫軍中曰︰“有人識曹王否?只是我!國良何不速降?”一軍愕然,不敢動。適有識者走至,傳呼曰︰“是!”國良匍匐叩頭請罪,皇執手約為兄弟,盡焚攻取之備,散倉庫,給兵士,令復農桑焉。

    劉昌初至平涼劫盟之所,收聚亡歿將士骸骨,坎瘞。久因感夢于昌,有愧謝之意。昌上聞,德宗下詔深自刻責,遣秘書少監孔述睿及中使以御饌、內造衣服數百襲,令昌收其骸,大將三十人,將士百人,各具棺柩衣服,葬于淺水原。分建二冢,大將曰旌義冢,將士曰懷忠冢。詔翰林學士撰銘志祭文。昌盛陳兵設幕次,具牢饌祭之。昌及大將皆素服臨之,焚其衣服紙錢,別立二石,標題以冢名。諸道師徒,莫不感泣。昌在西邊僅十五年,強本節用,軍儲豐羨。

    朔方大使王曛錆憂降虜附布忠等千余人,時並州大同、橫野等軍有九姓同羅、拔曳固等部落,皆懷震懼。張說率輕騎二十人,持旌節直詣其部落,宿于帳下,召寇帥以慰撫之。副使李憲以為外國難信,不宜輕涉不測,馳狀以諫。說報書曰︰“吾肉非黃羊,必不畏吃;血非野馬,必不畏刺。士見危致命,是吾效死之秋也。”于是九姓感義,其心乃安。

    淮安王孝恭討蕭銑,銑將帥與官軍拒戰,死者罪狀既重,當籍沒其家,以賞將士。孝靖曰︰“王者之師,義存吊伐。百姓既受驅逼,拒戰豈其所願?今新定荊郢,宜弘寬大,以慰遠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義,但恐自此以南城鎮堅守不下,非計之善。”遂止。江漢城邑聞之,莫不爭下。


如果你對武經總要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武經總要》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