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天之使也。自上而降曰流,自下而升曰飛。大者曰奔,奔亦流星也。
星大者使大,星小者使小。星聲隆隆者,怒之象也。行疾者期速。行遲者期緩。
大而無光者,眾人之事。小而有光者,貴人之事。大而有光者,其人貴且眾也。
乍明且滅者,成敗也。前大後小者。恐憂也。前小反大者,喜事也。蛇行者,奸也。往疾者,往而不返也。長者,其事長久也。短者,事疾也。流星所墜,其下有兵。無風雲有流星見,良久間乃入,為大風發屋折木。小流星數百,四面行者,眾庚移流之象。流星如甕大者,為有發謀起事。凡圍城而有流星來往,過城或墜城內營壘之中者,軍旅敗散之象。流星從彼敵出來吾軍止,必當有間諜來說吾士卒,夜半或寅時使至。流星有流不止者,不出百八十日,動眾離散。若墜吾軍營中大凶,可以速退軍避之,一雲易將而禳之。流星色青赤,名曰地雁,其所墜者起兵。流星有光青赤長二三丈,名曰天雁,陣中之精華也。其國起兵,將軍,當從星之所向,吉。流星有芒或有聲。
《天文總論》曰︰此為怒氣,各以分野佔之。色青為憂為饑,赤為兵為旱,黃為喜為土功之事,白為兵為刑罰,黑為疾疫為死為水災。先看休王而佔之,各以日辰宿分所屬之國分野論之。流星有光,尾狀如匹布,蒼白色為使,色赤論兵,色黑論死喪。流星甚大,其光照地,色青赤流四傍者,五谷不登。流星犯日,映日而赤色向日而流者,天下不安。唐太宗大歷二年九月乙丑,晝有流星出午沒丑,潯桂州山僚陷州城,逐剌史。眾星流者,陰陽之精、五行之氣形體在下,精曜在上。眾星流者,萬人不安之象。凡眾星並流,將軍舉兵,隨流星所向擊之,勝。
後魏文帝和平元年三月,有流星數十萬西行。三月六日,詔將軍陸真討雍州叛民,破之。
流星犯歲星,《天文總論》曰︰其地辱主。
流星犯熒惑。《天文總論》曰︰流星沖熒惑,其下君有福慶。若光映熒惑者,鄰國國有奸謀之意,宜謹防之。
流星犯填星,《天文總論》曰︰外邦有奸人入國。流星來沖填星,其填星光潤,其分野有福。流星犯填星而色赤,其分野有兵;色黑,其分野有水。
流星犯太白。《天文總論》曰︰流星來犯大白,其分野軍弱,無兵起兵。流星來沖太白,太白無光,其軍師有憂。流星潤澤,前後有光,而銳來穿太白,其下君有德令盛行,外若有軍師即還。
飛星。《天文總論》曰︰飛星類流星,自下而上曰飛星。《晉書》曰︰飛星大如缶,或有星如甕,復皎然白,前卑後高,此謂頓頑。其所從者,多死亡。
奔星。《天文總論》曰︰有大流星曰奔,其星所墜,其下有大兵。光跡相連曰流,絕跡而去曰奔。
隕星。《天文總論》曰︰隕星如雨,有兵亂起。
彗星。傳曰︰彗星所以除穢布新也。《晉書》曰︰彗星,所謂掃星,本類星,末類彗,小者類數寸長,或亙大。見則兵起,水火掃除也,除舊布新。有五色,各依五行本精所生。按彗無光,假日而為。先夕見則東指,晨見則西指,在日南北皆隨日光而指。頓挫其芒,或長或短光芒所及為災。《天文總論》曰︰兩軍相對,有彗星見,隨彗所指擊之者勝。彗星有行有止,若行者事小,止者事大,各以其分野佔之。《荊州佔》曰︰諸彗出,長三丈以上期一年,四丈以上期三年,十丈以上期五年。凡彗星所干歷,百日以上期三年,百五十日以上期五年,二百日以上期七年。彗星見則敵國兵起,得本者勝。彗星昏見,其國受災。彗星見久,其災深;見短,其災淺。彗星出,有叛者兵起。其國一日不出一歲,天下大水,其邦尤甚,運斗樞曰彗星見後曲象旗則王者討伐四方。
孛星。傳曰︰孛星者,惡氣所生,為亂兵。以分野言之,主兵滅。
虹霓。武密佔曰︰虹霓,陰陽之氣,和則為雨露,怒則為風雷,散則為虹霓。
虹者攻也,陰氣攻陽氣也。拐唚 玻災氣傷害于物,如有所嚙。一曰︰樞星之氣散為虹霓者,斗之亂精也,斗失度為之。一曰︰陰陽不和交錯之氣,雄曰虹,雌曰霓。雙出色鮮者為虹。暗者為埂H艄ヵ牽有虹從外入飲城中水城中,主喜;青黑凶,赤白,城陷,大戰流血。虹霓有指者,從外順虹攻之,勝。屈虹入城中,其城可屠。若城上有黃虹貫者,從所指擊之,勝。二屈虹東出,其下有大戰,亡城破軍將死。五虹俱出,兵起,期三年。虹霓似日月暈者,必有破軍,先起者勝。
虹從井中出,或飲井水者,主兵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