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道章第二

類別︰子部 作者︰宋•張商英 書名︰黃石公素書注

    注曰︰【道不可以非正。】

    王氏曰︰‘不偏其中,謂之正;人行之履,謂之道。此章之內,顯明英俊、豪杰,明事順理,各盡其道,所行忠、孝、義的道理。’

    德足以懷遠。

    注曰︰【懷者,中心悅而誠服之謂也。】

    王氏曰︰‘善政安民,四海無事;以德治國,遠近咸服。聖德明君,賢能良相,修德行政,禮賢愛士,屈已于人,好名散于四方,豪杰若聞如此賢義,自然歸集。此是德行齊足,威聲伏遠道理。’

    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

    注曰︰【有行有為,而眾人宜之,則得乎眾人矣。

    天無信,四時失序;人無信,行止不立。人若志誠守信,乃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必忠信,一言議定再不肯改議、失約。

    有得有為而眾人宜之,則得乎眾人心。一異者,言天下之道一而已矣,不使人分門別戶。

    賞不先于身,利不厚于巳;喜樂共用,患難相恤。如漢先主結義于桃園,立功名于三國;唐太宗集義于太原,成事于隋末,此是義足以得眾道理。】

    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注曰︰【嫌疑之際,非智不決。】

    王氏曰︰‘古之成敗,無才智,不能通曉今時得失;不聰明,難以分辨是非。才智齊足,必能通曉時務;聰明廣覽,可以詳辨興衰。若能參審古今成敗之事,便有鑒其得失。

    天運日月,照耀于晝夜之中,無所不明;人聰耳目,听鑒于聲色之勢,無所不辨。居人之上,如鏡高懸,一般人之善惡,自然照見。在上之人,善能分辨善惡,別辨賢愚;在下之人,自然不敢為非。

    能行此五件,便是聰明俊毅之人。

    德行存之于心,仁義行之于外。但凡動靜其間,若有威儀,是形端表正之禮。人若見之,動靜安詳,行止威儀,自然心生恭敬之禮,上下不敢怠慢。

    自知者,明知人者。智明可以鑒察自己之善惡,智可以詳決他人之嫌疑。聰明之人,事奉君王,必要省曉嫌疑道理。若是嫌疑時分卻近前,行必惹禍患怪怨,其間管領勾當,身必不安。若識嫌疑,便識進退,自然身無禍也。’

    行足以為儀表,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注曰︰【孔子為委吏乘田之職是也。】

    王氏曰︰‘誠信,君子之本;守己,養德之源。若有關系機密重事,用人其間,選揀身能志誠,語能忠信,共與會約;至于患難之時,必不悔約、失信。

    掌法從其公正,不偏于事;主財守其廉潔,不私于利。肯立紀綱,遵行法度,財物不貪愛。惜行止,有志氣,必知羞恥;此等之人,掌管錢糧,豈有虛廢?

    若能行此四件,便是英豪賢人。’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

    注曰︰【迫于利害之際而確然守義者,此不回也。(臨難毋免)】

    王氏曰︰‘設官定位,各有掌管之事理。分守其職,勿擇干辦之易難,必索盡心向前辦。不該管干之事休管,逞自己之聰明,強攙覽而行為之,犯分合管之事;若不誤了自己上名爵、職位必不失廢。

    避患求安,生無賢易之名;居危不便,死盡效忠之道。侍奉君王,必索盡心行政;遇患難之際,竭力亡身,寧守仁義而死也,有忠義清名;避仁義而求生,雖存其命,不以為美。故曰︰有死之榮,無生之辱。

    臨患難效力盡忠,遇危險心無二志,身榮名顯。快活時分,同共受用;事急、國危,卻不救濟,此是忘恩背義之人,君子賢人不肯背義忘恩。如李密與唐兵陣敗,傷身墜馬倒于澗下,將士皆散,唯王伯當一人在側,唐將呼之,汝可受降,免你之死。伯當曰︰忠臣不侍二主,吾寧死不受降。恐矢射所傷其主,伏身于李密之上,後被唐兵亂射,君臣疊尸,死于澗中。忠臣義士,患難相同;臨危遇難,而不免。王伯當忠義之名,自唐傳于今世。’

    見嫌而不苟免。

    注曰︰【周公不嫌于居攝,召公則有所嫌也。孔子不嫌于見南子,子路則有所嫌也。居嫌而不苟免,其惟至明乎。】

    見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注曰︰【俊者,峻于人也;豪者,高于人;杰者,桀于人。有德、有信、有義、有才、有明者,俊之事也。

    有行、有智、有信、有廉者,豪之事也。

    至于杰,則才行足以名之矣。然,杰勝于豪,豪勝于俊也。】

    王氏曰︰‘名顯于己,行之不公者,必有其殃;利榮于家,得之不義者,必損其身。事雖利己,理上不順,勿得強行。財雖榮身,違礙法度,不可貪愛。賢善君子,順理行義,仗義儔財,必不肯貪愛小利也。

    能行此四件,便是人士之杰也。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處三分偏安、敵強君庸,危難疑嫌莫過如此。梁公處周唐反變、奸後昏主,危難嫌疑莫過于此。為武侯難,為梁公更難,謂之人杰,真人杰也。’


如果你對黃石公素書注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黃石公素書注》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