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學二 四十二

類別︰子部 作者︰清•譚嗣同 書名︰仁學

    以言乎大一統之義,天地間不當有國也,更何有于保?然此非可以一蹴幾也。世亂不極,亦末由撥亂反之正。故審其國之終不治也,則莫若速使其亂,猶冀萬一能治之者也。且其間亦有劫運焉,雖獨夫民賊之罪,要由眾生無量生中之業力所感召而糾結。吾觀于中國,知大劫行至矣,不然,何人心之多機械也。西人以在外之機械,制造貨物;中國以在內之機械,制造劫運。今之人莫不尚機心,其根皆由于疑忌。乍見一人,其目灼灼然,其口緘默,其舌矯矯欲鼓,其體能卑屈,而其股肱將欲翱翔而攖搏,伺人之瑕隙而踏焉。吁,可畏也!談人之惡則大樂,聞人之善則厭而怒。以謾罵為高節,為奇士,其始漸失其好惡,終則胥天下而無是非。故今人之論人,鮮不失其真焉。京朝官益以攻擊為事,初尚分君子小人之黨,旋並君子小人而兩攻之。黨之中又有黨,黨之中又自相攻;一人而前後歧出,一時而毀譽矛盾。如釜中蝦蟹,囂然以哄,火益烈,水益熱,而哄益甚。故知大劫不遠矣。且觀中國人之體貌,亦有劫象焉。試以擬諸西人,則見其委扉,見其猥鄙,見其粗俗,見其野悍。或瘠而黃,或肥而弛,或萎而值僂,其光明秀偉有威儀者,千萬不得一二。或曰︰中國人愁困勞苦,喧隘不潔,易生暗疾。向之所見,蓋無無病者也,固也。然使既以遭遇攻其外,不更以疑忌巧詐自蠢其中,彼外來之患害,猶可也。豈非機心之益其疾耶?無術以救之,亦惟以心解之。緣劫運既由心造,自可以心解之。


如果你對仁學有什麼建議或者評論,請 點擊這里 發表。
重要聲明︰典籍《仁學》所有的文章、圖片、評論等,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