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對水,海對河,雪竹對煙蘿。
注︰雪竹︰(1).雪中之竹。唐鄭谷《送進士韋序赴舉》詩︰“秋山晚水吟情遠,雪竹風松醉格高。”宋魏泰《臨漢隱居詩話》︰“熙庚戌冬,王荊公安石自參知政事拜相……取筆書窗曰︰‘霜筠雪竹鐘山寺 ,投老歸e寄此生。’”宋範成大《荊公墓》詩之一︰“半世青苗法意,當年雪竹詩情。”
(2).一種干節上有濃厚白粉的竹子。唐許棠《題開明里友人居》詩︰“風巢和鳥動,雪竹向人斜。”宋楊萬里《謝丁端叔直閣惠永嘉髹研句容香鬲》詩︰“元珍先生茁雲孫,雪竹有節豹有文。”
煙蘿︰1.草樹茂密,煙聚蘿纏,謂之“煙蘿”。唐李端《寄廬山真上人》詩︰“更說謝公南座好,煙蘿到地幾重陰。”南唐李煜《破陣子》詞︰“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明陳所聞《駐馬听•泛西湖》曲︰“指點著六橋柳浪,三竺雲巒,石屋煙蘿。”清周省斗 焐扳志 粞業鞘 朔濉肥 骸案┤砣胙搪埽 柘扇甦 ! br />
(2).借指幽居或修真之處。唐裴 《傳奇•文簫》︰“一斑與兩斑,引入越王山。世數今逃盡,煙蘿得再還。”周楞伽輯注︰“煙蘿,道家稱隱居修真的地方。”宋甦舜欽《離京後作》詩︰“脫身離網罟,含笑入煙蘿。”明屠隆《 毫記•別妻走京》︰“何意入利名 鎖,惆悵別煙蘿。”康有為《和臨桂周黻卿翰林.有感》︰“只愁好春色,無處著煙蘿。”
新歡對舊恨,痛飲對高歌。
琴再撫,劍重磨,媚柳對枯荷。
荷盤從雨洗,柳線任風搓。
注︰荷盤︰指荷葉。荷葉形圓,似盤,故名。元趙孟 《雨》詩︰“蛛網懸珠絡,荷盤瀉汞銀。”元馬祖常《用樂天韻因效其題詠閑意》︰“青憐藤蔓春牽屋,綠愛荷盤夏剪衣。”
柳線︰柳條細長下垂如線,故名。南朝梁範雲《送別》詩︰“東風柳線長,送郎上河梁。”唐孟郊《春日有感》詩︰“風吹柳線垂,一枝連一枝。”元鄭光祖《塞鴻秋》曲︰“雨 梨雪開香玉,風和柳線搖新 ,日融桃錦堆紅樹。”清孔尚任《桃花扇•傳歌》︰“你看梅錢已落,柳線才黃,軟軟濃濃,一院春色。”
飲酒豈知欹醉帽,觀棋不覺爛樵柯。
注︰欹(音七)醉帽︰阮藉酒醉後烏紗帽半墜。
觀棋不覺爛樵柯︰傳說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有二童子下棋,他放下斧頭觀看,後來童子對他說︰“你的斧頭柄都腐爛了”。王質回鄉後,與他同時代的人都以去世了。
山寺清幽 直踞千層雲嶺;江樓宏敞 遙臨萬頃煙波。
繁對簡,少對多,里詠對途歌。
官情對旅況,銀鹿對銅駝。
注︰官情︰官場中的關系人情。明劉基《官箴》卷中︰“我欲是求,我利是趨,摩揣官情,以逞 。”
旅況︰旅途的情懷或景況。元範康《竹葉舟》第一折︰“惠安長老念同鄉的義分,留我在寺中溫習經史,等候選場……今日無甚事。待惠安長老出定來,要他指引我到什麼古 去處游 游 ,消遣我旅況。”明屠隆《 毫記•他鄉持正》︰“窮愁旅況,都消在歌舞筵。”《醒世恆言•馬當神風送滕王閣》︰“子有如此清才,何不進取,身達青雲之上;而困於家食,受此旅況之淒涼乎?”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九︰“胡《客中》雲︰‘鄉心秋雨集,旅況夜燈知。’”
銀鹿對銅駝︰“銀鹿”相傳唐朝書法家顏真卿有一家童名“銀鹿”,這里是字面的對仗,不是專名。“銅駝”古代洛陽宮南側曾設有兩個銅駝于路旁,在這里也是字面上對仗,不是專名。
刺吏鴨,將軍鵝,玉律對金科。
注︰刺吏鴨︰唐朝詩人韋應物做刺史時養了一些鴨,他稱鴨子為“綠頭公子”。
將軍鵝︰書法家王羲之官至右將軍,他生性愛鵝。山陰道士贈以鵝,求寫《道德經》,他欣然應允。
玉律︰莊嚴而不可變更的法令。前蜀杜光庭《川主太師南斗大醮詞》︰“玉律金科,慮爽重輕之信;五申三令,L乖訓撫之宜。”《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一回︰“愚人不能看深奧的書,見了一部小 ,就是金科玉律。”
金科︰法律;法令。《南齊書•武帝紀贊》︰“威承景歷,肅御金科。”唐武則天《唐明堂樂章•皇帝行》︰“化光玉鏡,訟息金科。”宋王禹 囤鼐癰惺隆肥 骸暗ス櫚蔽奚猓 鸝屏瞬灰傘! br />
古堤垂柳,曲沼長新荷。
注︰(音朵)︰下垂的樣子。
命駕呂因思叔夜,引車藺為避廉頗。
注︰命駕呂因思叔夜︰晉呂安與稽叔夜是好友,每當呂安思念稽叔夜時即令人駕車千里前往會見。
引車藺為避廉頗︰戰國時藺相如為趙國相,廉頗忌恨藺相如官位在己之上,揚言要羞辱他。藺相如知道後,每次外出遇到廉頗便引車避讓。家人不以為然,相如說︰“此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听說後,就負荊登門請罪。
千尺水簾 今古無人能手卷;一輪月鏡 乾坤何匠用功磨。
霜對露,浪對波,徑菊對池荷。
酒闌對歌罷,日暖對風和。
注︰酒闌︰謂酒筵將盡。《史記•高祖本紀》︰“酒闌,呂公因目固留高祖。”裴 集解引文穎曰︰“闌言希也。謂飲酒者半罷半在,謂之闌。”唐杜甫《魏將軍歌》︰“吾為子起歌《都護》,酒闌插劍肝膽露。”
梁父詠,楚狂歌,放鶴對觀鵝。
注︰梁父詠︰諸葛亮居住隆中時,常作“梁父吟”。“梁父”為山名。
楚狂歌︰接輿姓陸,名通。春秋時楚國人,因為楚昭王政令無當,所以披發佯狂不仕,曾唱著歌經過孔子身邊。
史才推永叔,刀筆仰蕭何。
注︰史才推永叔︰北宋歐陽修字永叔,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自撰《新五代史》。
刀筆仰蕭何︰蕭何文韜武略,是西漢初大臣,曾制定《漢律》七章。
種橘猶嫌千樹少,寄梅誰信一枝多。
注︰種橘︰李衡種橘千樹。
寄梅︰贈送梅花。《太平御覽》卷九七○引南朝宋盛弘之《荊州記》︰“陸凱與範舷嗌疲 越 霞拿坊ㄒ恢σ璩を燦 希 ㄊ 骸 芻 賧涫梗 撓 ゼ啡恕= 餃匏 校 腦 恢Υ骸! 焙笠浴凹拿貳苯柚付鄖著蟺乃寄詈臀屎頡K渦旎 堆 肥 擼骸叭脛窈妹 癮,寄梅兼附白雲 。”明陳汝元《金蓮記•生離》︰“小弟舊自理官召居 院,避人焚草,懷匡主之心;逢使寄梅,空滴思親之淚。”清趙翼《驛柳詩和蔣立庵》之四︰“寄梅人去青連隴,籌筆窗開綠滿庭。”
林下風生 黃發村童攜牧笠;江頭日出 皓眉溪叟曬漁簑。
